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7-19杨洁
杨洁
摘 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创设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联系生活,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兴趣;探索;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74-02
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其内涵是十分深厚和广袤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其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供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诱发其创新欲望
小学生语文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进行系统的语言教育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策略,形成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创新不是哪一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书本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识。让他们充分利用眼、耳、口‘鼻等多种器官去共同感受的活动形式,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外化”为感性知识,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接触和认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光靠观察和感受,思维的结果仍然得不到检验,不动脑去思考,也只能是盲目的实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努力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积极思维,对新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摘要,就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探究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索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其意义远远超过获得知识的本身。教师精恰合理的“导”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繁琐呆板的一问一答,容易使学生产生压烦情绪,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少而精,直接切入要点,就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思维、去争议,促使其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萌动学生创新的胚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敢想象才会敢创新,加上孩子天性爱幻想、想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通过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意识。因为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国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表现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包含着智慧的火花;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是创造活动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即便有些孩子的质疑没能问到点子上,也不要批评责备,而是在鼓励的基础上耐心启发,认真引导,让每个孩子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有学生会提出,五壮士既然光荣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呢?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四、开展实践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中去,通过参与实践,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另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还要通过改革评价方式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渴望成功是学生内在情感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改革评价标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学生的性格各异,老师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的错误,同时应看到学生可贵的潜质,着力挖掘。对待淘气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要加以呵护,不要吝惜自己的大拇指以及“你真行”、“你真聪明”等激励人的话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和强大的内驱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也应当正确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总之,在当今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因此,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赏识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信息,使学生走进语文课堂就感到充实、感到需要、感到快乐,我们也就会从中获得最大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那种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