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牧马之歌》课例

2014-07-19吴腊香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

吴腊香

摘 要:本文以课例的形式简述了歌曲《牧马之歌》的教学过程,此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歌曲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

关键词:牧马之歌;课例过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71-01

一、设计思路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一首哈萨克民歌《牧马之歌》带我们一同去领略萨克民风情。

二、教材分析:

歌曲《牧马之歌》作于1958年,原是一首男声独唱歌曲,歌曲短小精炼,具广有泛的群众性。《牧马之歌》采用民间乐曲双句反复的乐段结构形式,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歌曲为一段体。它的曲调健美、豪放,富有跳荡感;结构短小、紧凑、精炼,充分吸收了冬不拉的音调,具有舞曲的特点;歌曲的衬词部分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它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前后情绪产生对比,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地视唱歌曲的能力,对歌曲已做了预习、能够基本地视唱歌曲。简洁明快的节奏,平稳的旋律会让学生很快掌握歌曲的演唱。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增进学生的自豪感,民族荣誉感。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先完整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形象,教师引导,分段聆听、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描述音乐的形象。体验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模唱歌曲,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来感受歌曲的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能配合简单的节奏动作,用轻快乐观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正确地理合歌曲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先听唱、后学唱、再教唱的学习方法,熟练地、正确地演唱歌曲。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了解歌曲的意境,理会歌曲的情感。

七、课前准备

教材、教学用书、录音机、琴等

八、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

2、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讨论,回答。(欢快地、活泼地)

2)教师反复播放歌曲录音,学生一遍遍进行跟唱、模唱。

3)讨论回答:歌曲演唱的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3、当堂训练

1)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旋律视唱歌词。(要求学生能跟上伴奏的速度,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根据学生视唱的反馈信息,有重点的教唱歌曲。教师没有必要通篇教唱歌曲,那样教师的教学负担重,学生也不轻松)

3)讲解示范歌曲中标记符合。(教师的讲解不要太专业化了,只讲名称,怎样唱就行了)

4)听赏歌曲。说说用什么样的声音能表达哈萨克少年此刻的心情。(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感悟,并说说的用什么声音表现歌曲特点。)

九、总结

板书设计:

牧马之歌

速度 行板 热情 开朗 豪放

课例设计说明:本课教学模式是采用了“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教学反思:整个教学程序完整、流畅,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感受哈萨克民歌的特点与风格,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冬不拉,在实践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演唱技巧,没有引起注意,有缺乏气息支持的现象;个别学生有喊唱现象,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文本“教学解读”应有三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