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基本功的训练
2014-07-19文茂
文茂
摘 要:课程改革中关于基本功的问题淡化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的提出,使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表达、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培养;教学方式;评价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70-01
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些老师对双基问题避而不谈了,只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把单纯的创新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结果使有的学生基本绘画水平达不到要求,学生只按自己的心思胡涂乱抹,造成含意不清、造型不准等问题。由此看来,在基础与创新意识培养的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问题:怎样使二者结合起来,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我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发挥美育功能,注重能力培养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加强。
3、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时下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彩,让他们接触人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事物,扩展他们的视野;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最大乐趣也在于此,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画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要鼓励学生以后留心自己身边的景物,再对照大师的作品,是不是有奇特的感觉?写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
二、更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总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这一课时,当我们看到法国画家德朗画的《威斯敏斯大桥》、塞尚画的《水果静物》,有些同学会感到很吃惊:这算什么大师的杰作?我也会画!风景画和静物画还可以这样随意地画?面对学生如此多的质疑,教师要耐心的辅导,帮其解惑。对风景画和静物画不一定再现,不一定逼真,重要的是画出景物的美,画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三、转变评价理念,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应向“素质鉴定”观转换,采用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增强活动中小组,团体合作精神。要让美术课的总体思路与“课标”的要求相一致,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出发,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体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形势下,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我们需要五育并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相信美术教学一定会拥有阳光明媚的明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