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
2014-07-19王春燕
王春燕
摘 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量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体系和教学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有不相适应的现象,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计算机是近年来社会上非常热门的新兴行业,对该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几乎所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专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招来了,那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型人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42-01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
一、市场需求变化分析及职业中专学生现状
1、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位学生都是以最后达到谋取职业这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搞形式主义的教学。
2、实践中职的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的,既要让中职生打好文化基础,更要让中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好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走向社会之后,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课程设置中没有体现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没有层次感、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闭门造车,教师专业技能匮乏。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就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就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2、改革专业课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1)进行课程改革、突出技能培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范围广泛、课程众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的实际需要,部分课程以及内容应该进行调整。学生学习难度大的一般来说,和应用类课程关系不是很大。这类课程内容可以精简,或作为拓展型课程来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突出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得要细,概念要求精确。在突出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概念的掌握能够满足职业需要即可,这也适合于现状。事实上,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三、让教师“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更新速度更是惊人,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职业中专的学生毕业后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相关的技能证书,在就业中产生了极大的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不断紧张的考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各项实践能力。不光做到“双证”,而且要做到“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若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若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同学们有一种争优、创优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 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姚卫东、宋国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前景”,《计算机世界报》,1996年第3期
[3] 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4] 武国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