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

2014-07-19王传玲

教育界·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归因效能

王传玲

一、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及其作用

自我效能感(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197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

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在不同领域存在很大的差异,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即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小学生对自身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信念。个人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业上获取自信心、满足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塑造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都将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把它们当做挑战,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实情况的应对上。上课表现活跃,举手积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往往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赞赏,并由此获得内心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相信自己的学业能力,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则正好相反,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将放大眼前的困难。这种思维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从而束缚了学生正常能力的发挥。他们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害怕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说话小声不自信,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学业成绩偏相对低下。这说明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关乎孩子的学业成绩,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及性格的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奠定了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基础,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机构永远无法替代的。如家长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都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家庭因素。

1. 家长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早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他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发展。

2. 家庭的氛围和教育方式。一些父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认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于是采用棍棒教育。然而这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反而会使孩子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使它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

3. 家长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难以全力应对困难和挑战;而期望值过低,严重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们没有要求,不抱希望,他们也容易不思进取,敷衍了事。

(二)学校因素

1. 学生观不正确: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和教师仍把分数作为评价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不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学困生漠不关心,甚至歧视,使学生受到冷落,产生自卑感,从而降低了学业自我效能感。

2. 言语评价和劝说不当: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成人的态度和评价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师是小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人之一。教师的言语评价和劝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教师的言语评价和劝说不当,会给小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影响性格的良性发展,对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生自身因素

1. 缺乏成功的体验: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亲历行为所获得的关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体验。而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判断能力,如果在学习方面多次遭遇失败,较少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这不仅会使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而且还会影响他们正常学习能力的发挥。

2. 消极的归因方式:归因方式是个体对自身或他人行为结果的解释与推断。对自我意识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全面,往往对学业成败不能进行正确归因。如果学生经历的失败较多,容易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将失败的原因归于能力、智商而不是自己付诸的努力。即使偶尔获得成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业成绩,他们也会归因于运气好或任务难度低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因此,对于小学生能否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 培养与提高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协调与家庭的关系,关注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校和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定期开家长会、开讲座、举办亲子活动、建立家校通等等形式都是很好的借鉴,活动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发展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避免使用辱骂或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父母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主动积极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认真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形成合理期待,确立符合孩子实际的学习目标,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

1. 构建科学的学生观: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对学生既不能急于求成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也不能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更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点关心、一点微笑、一点鼓励,巧妙运用赏识教育,由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促使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endprint

2.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小学阶段儿童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体验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学生过早或过多地体验失败,就会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主动积极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并且要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心,增强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

3. 积极的归因方式:当学习结果出现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如果成功时将其归结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可以促使小学生产生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他们今后继续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并且敢于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果将失败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可控性因素,告诉他们只要通过自身努力或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获取成功,可以使他们对下一次的学习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并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改进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同时,也要使小学生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归因,并进行自我调节,从长远看,这将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

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厌学、孤僻等,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一类型的学生群体,帮助他们形成热情、积极、开朗、乐观等良好的性格特征,这样当小学生面临困难挫折时不容易感到心灰意冷、无能为力,而是坚强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解决学业上的难题,努力完成所承担的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小学生在学习上总是积极主动,充满激情,能够获得教师较多的肯定与赞赏。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小学生则被动消极,厌倦学业,如果学业失败又进行了消极的归因,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和习得性无助。由此可见,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寇冬泉,黄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原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归因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