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的抄底与套牢
2014-07-19李明敬
李明敬
在中国,黄金销售的火爆可以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黄金价格开始下跌,这对于中国大妈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在中国黄金不光是保值品,更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在通货膨胀的今天,黄金这种保值品更加受到欢迎。
中国大妈狂扫华尔街黄金
2013年年底,朋友要结婚,于是和男友一起去北京菜百买三金。本来他们打算买黄金饰品,可是一进菜百就被现场的火爆场景吓着了,在黄金柜台旁挤了三五圈的人,人挤人,根本没有办法,更没有心情去挑选金饰了。好不容易钻进去一看,都是一条条粗大的金链子。可是现场的人们下手毫不犹豫,根本不选,直接抢着下单。无奈之下,这小两口来到了白金饰品展区,细细地挑起来。
北京菜百黄金市场的火爆场面只是中国黄金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不光大陆如此,就连港澳台的黄金都被中国大妈扫净了。有报道称,“中国大妈”最终以1000亿狂扫300吨的黄金,消费需求促使国际金价快速回暖。在这场多空对决中,华尔街卖出多少黄金,“中国大妈”们照单全收。虽然昙花一现,大妈半山腰被套,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妈”这个群体已经让世界知晓,并被外媒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华尔街日报》甚至还专门创造了“dama”一词,来形容中国大妈对黄金市场的影响。本来高盛是想做空黄金的,不曾想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不得已退出黄金市场。
时光荏苒,频频出手的“中国大妈”在一年之间完成了华丽转身:“武”能对阵华尔街,抄底黄金;“文”能谈时装珠宝,情迷香榭丽舍;“内”能持家镇宅,纵情歌舞;“外”能挥金置业,决胜千里。看似普通的“中国大妈”们每一次出手,都在创造一个奇迹。
如此强大的“中国大妈”的称呼背后,可以看到中国强盛的国力和巨大购买力。“有钱有闲”的家庭主妇掌管着家庭财富,从股票到奢侈品,从黄金到比特币,从境内到境外,从实物到虚拟,“中国大妈”投资、购物“快狠准”的身影随处可见。抢黄金则体现了人们对财富增长和生活品质有着更多的渴望。
买金一年亏损260亿元
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华丽,据相关数据显示,黄金熊市持续已将近3年,中国炒金客浮亏2000亿。更有甚至,不仅被黄金套牢,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根据安徽媒体报道,安徽淮南市的一位大妈为了炒黄金恶意透支信用卡近10万元。
据搜狐证券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黄金市场6年交易额5565吨,浮亏超2121亿人民币。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3年间,国内黄金消费量激增3.6倍,从2007年的327.6吨增长到2013年的1176.4吨。如以2013年底价格计算,除2008年、2009年买入黄金的人略有浮盈外,2010年到2013年间买入的人目前皆处于亏损中。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在2013年4月爆发抢金潮时,中国大妈们在当年二季度消费了385.82吨黄金,上半年金条消费更是大幅增长了86.5%。以北京千足金金价为例,一年时间千足金每克下跌69元,当初购买黄金的中国大妈,如今则累计亏损约260亿元。
中国人为何热衷投资黄金
有句投资箴言说“买涨不买跌”,但是这句话在黄金市场却并没有奏效。越是跌,中国大妈越是对黄金情有独钟,甚至一带一组团来抢黄金。在看似疯狂的行为背后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大妈如此钟爱黄金呢?
中国国际期货研究院贵金属研究员孙丽颖指出,黄金保值是指金价与通货膨胀负相关,也就是有抗通胀的作用。“黄金主要的功能是抗风险、抗通胀的功能。在宏观经济或者政治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时候,比如地缘政治、战争紧张的时候,市场上会产生恐慌心理,黄金的抗风险功能就会发挥作用。还有在通胀水平比较高、物价上涨幅度非常快的时候,投资黄金就是保值的功能。”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钱多惹的事”。人们手上的余钱多了,如何让钱保值增值成了最迫切的问题。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千百年来都认为黄金是保值增值最好的东西。面对这个黄金下跌可以称之为200万年才有的机会,中国大妈们是不会放过的。
有分析认为,“中国大妈”现象的出现背后更显示中国投资渠道窄,投资收益高品种稀缺,手上有钱的群体看中一个投资品种便有赚快钱的冲动。买房子限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股市熊途漫漫、信托投资收益率下降,几乎将“中国大妈”的“钱袋子”安全逼入绝境。通胀压力下,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财富不贬值,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对此感到“焦虑”。就像中国大妈抢盐,那是生活焦虑;这次抢金,则是投资焦虑。
另外,财经评论员余丰慧认为,中国大妈抢黄金反映出中国百姓宁可储蓄保值也不愿不敢消费,而不是没有消费的潜力和能力。
到2012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高达近4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如何通过有效政策激活这巨大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拓宽投资渠道正是目前中国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此看来,中国大妈疯狂抢金的这种看似非理性行为的背后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