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元素融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2014-07-19龚旭鸿卢永逸
龚旭鸿 卢永逸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方针。诸育德为心,倡导以德树人。德育元素融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更深层次地丰富并拓展音乐教育本身的内涵,而且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健地向前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德育元素融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德育元素 音乐教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德育元素融于音乐教学,则更深层次地丰富并拓展音乐教育本身的内涵,对维护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健地向前发展,意义重大。
一、德育元素融于音乐教学是中华文明之精髓
孔子主张给音乐贯以“仁”的道德内涵,强调作为教育手段的音乐应置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突出地位;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有关“德”的成分在其作品《乐论》中,他提出“理”(即“礼”)、“情”说,音乐必须以“礼”约束,否则会导致混乱;公孙尼子之作品《礼记乐记》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由此观之,音乐与德育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里相依为伴,共同促进,为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二、德育元素融于音乐教学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之需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深情的热爱,爱国内容博大精深。小到种花种草、植树造林,大到关爱民族的历史、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等等。音乐教育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持续地传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情感。
现行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都富含浓郁的爱国情感。如《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曾激励无数革命志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现在虽为和平年代,但《国歌》的道德力量不可低估,它仍时刻激起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每当清晨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每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全国性大会时……《国歌》便响彻云霄、威震四方。现在,它已成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三、德育元素融于音乐教学是促进和谐与维护稳定之需
孔子认为礼、乐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荀子在《乐论》中谈到,音乐能“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指出:“乐者,通于伦理也。德者,得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道德素质直接关系人才发展方向和其社会价值,关系能否引导和加强其他素质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建设和谐的良好风尚。
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定团结,离不开强有力的道德力量的支撑,而音乐教育则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四、德育元素融于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之需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着我国教育教学向前发展,人们贯以“高分英雄,低分弱智”为标准谈论是非,漠视素质教育的存在,因而造成严重后果。如曾为“省三好”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长期忽视自身道德品质修养,2004年2月某日在云大宿舍连杀4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陶行知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为非作恶就愈大。”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以情打动人、以情感染人、以情教育人。孔子认为音乐有感化作用,据《论语·述儿》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荀子从“性恶论”的立场出发,认为人的思想情感天生有邪质,因此要用好的音乐感化它,使之弃恶扬善,并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优雅的音乐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犯错者改邪归正,这叫“以美促善”。比如,让学生仔细聆听《黄河大合唱》那沁人肺腑的动人曲调,他们就会深切地感悟到中华英雄儿女顽强抗敌之伟大精神坚不可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会极大地唤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发奋有为,励志报国。
五、结语
音乐课最基本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欣赏及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之美,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吸引、陶醉,这样音乐教育就达到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M].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1999.6.13.
[3]新华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北京:新华社,2001.10.24.
[4]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