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014-07-19乌兰其木格
乌兰其木格
摘 要: 新课改对学校教育带来了全方位冲击,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必然要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处在心智的启蒙期,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有助于健全个性品质和人格尊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现状、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师生关系 营造途径
一、引言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失败的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学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互动的双边活动,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用的人才。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可以保障教学有效开展。师生关系处于恶化状态,会使学生站在教师的对立面,进而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新课改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寻求民主、平等、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新课程下师生关系现状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教育成果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进步。同时,学生逐渐建立的主体意识也挑战教师的权威,使传统教育理念的单线传播变为双边互动,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市场经济对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某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不能与时俱进,这些都导致师生关系相对紧张。
三、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关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讲求的是心灵的沟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权威位置。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服务者。小学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不能居高临下,一定要“蹲下身”说话,充分尊重学生,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平等沟通的桥梁,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客观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鼓励学生。
诚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小学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学生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建立是非观念,不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价值观的统一。
(三)不断创新,对教学活动进行完善。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这需要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融入学生群体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堂设计,不断创新,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情感认知,学会观察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关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小学生的所需所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进师生情感。
(四)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能力。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这是新课改下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必然需求,也是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客观需要。小学生大多7至14岁,充满童真且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热情、真诚,拥有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努力契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扩大知识储备量,以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赢得学生的崇敬,不断提高自身修为,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以敬业、爱岗的心态面对学生,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交朋友。
四、结语
现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改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还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新课改要求“以人为本”,这促使师生关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当前,国家正在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社会及家长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注在教育上,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小学是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夯实教育基础,寻求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就成为小学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及其重要性[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02).
[2]郭跃恒.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吉林教育,2012(17).
[3]王健,赵娜.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神州,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