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率课堂
2014-07-19邱世良
邱世良
摘 要: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生活化教学,这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高效率课堂 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高中政治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课堂生活化”,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因此,高中政治课探索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呼唤生活化教学,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笔者围绕高中政治“探索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率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实践与探索,有深刻体会。
一、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应该是以“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观点生成、回归生活”为主要线索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
图1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现以《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股票和债券”内容为范例,揭示课堂生活化操作的一般模式。此内容以学生家庭理财的调查为主线,主要围绕由此产生的三个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一:通过三种债券的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懂得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创设问题情境二: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家庭购买股票还是债券出谋划策。学生通过对比二者的安全性、收益性及风险性理解股票和债券的各自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三:既然股票有很高的风险,但为什么仍有很多人对股票投资“情有独钟”?师生共同探讨股票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立意在于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方法和培养透过生活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课例的分析,我们发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应当具备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上述课例中的问题情境均要从学生的角度与体验出发,才得以纵深拓展。这启示我们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挖掘生活,将生活事例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这就是高中政治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层面的教学策略。生活化课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积极感悟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进行规划、设计和全面负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将会深刻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
(二)探究体验
探究体验的开展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和舵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真正结合起来,偏废任何一方,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师生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是课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上述课例由问题引发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信息流传递和谐有度,最突出的是股票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探究体验,学生敢于表达,教师善于倾听并加以调适。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探究体验生活。通过探究体验,师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生成观点
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上述课例的落脚点是股票和债券是投资理财的方式,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财投资等观点。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但高中政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而应该把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理论观点要与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
(四)回归生活
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是高中政治新课标的精神。上述课例的设计源于生活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剖得出知识与观点,最后又回归于生活。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证明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高中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生活化教学三部曲在课堂中的呈现
学生的生活现象可以视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丰富内容,笔者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定位为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享用生活三部曲。(如图2)
图2 生活化教学三部曲
(一)感知生活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起点
高中政治课堂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以现实生活现象为向导进行教学。感知生活就是要从自己周围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中发现真实可靠的感性素材,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对引入课堂的生活素材加以选择,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把握三条原则。
1.精简生活素材
高中政治课堂的理论内容要与生活主题相融合,使课堂分析能够做到具体到位,形成结论水到渠成。笔者在设计高中政治必修二《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时,选取的素材是“厦门一个高一年级的女学生轩雯放学路过街边的树林,看见几个老人在寒风中下棋,她问:这么冷的天气,你们为什么不回家,而要在这里下棋?老人们说:家里的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难免寂寞。轩雯心想,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的场所就好了。于是她给居民委员会主任写了一份《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民委员会对此事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人之家”。一个简单而重大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知识,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生活。
2.深化生活素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所用素材在深度上要有可挖性,在广度上要有延展性,能够使话题向纵深方向推进。笔者设计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时,创设了“形象工程——焦点访谈报道贵州省毕节地区百里杜鹃风景区,为了第二届贵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开幕式,建造一段全长约1.8公里的公路沥青路,但使用时间3天后却被严重损毁,这条路因此被当地人称为一次性公路。”与“今年厦门政府为民办实事”对比的情境,抛出三个问题:①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对“形象工程”的看法?②我们把贵州的形象工程和厦门市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事例作对比,在你看来,“实事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区分标准是什么?③请大家讨论政府应该如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三个探究问题,引出了三个层层推进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顺利突破本课重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贴近生活素材
高中政治新课标强调,要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是宝贵的课程资源,越贴近学生本人的素材,就越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兴趣,课堂师生互动的氛围越活跃,理论观点的生成越自然;反之,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即使再经典,也会事倍功半。课堂所展现的材料引用本地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辅以学生的现身说法,使学生感到真实,感到政治课堂就在身边。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二)体验生活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高中政治把促进学生体验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且体验生活是维系感性素材和理性思维的纽带。笔者列举讲授、设疑、探究三种教学方式体验生活。
1.在讲授中体验生活
讲授式教学法使教师能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还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部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或者搜集资料,否则将浪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例如笔者在讲授《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秩序”知识时,通过讲述高一年学生军训时,有位学生由于没有遵守军训纪律而受伤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遵守法律和规则。让学生理解经济市场要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还需要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要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启发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体验生活。
2.在设疑中体验生活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师要巧妙设疑,用问题串联,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围教学内容转,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体验。例如笔者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吗?②狼孩、熊孩、豹孩有人脑为什么不能产生意识?③计算机曾经与人对弈成功,是否证明计算机有意识并能超过人的意识?一个个扣人心弦、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三个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还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体验到了生活的奥妙。
3.在探究中体验生活
探究式教学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和以教材为载体,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设置教学前景,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关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达到政治教学目的。在高中政治课教材中,设置了诸多“探究活动”栏目,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与教师互动交流,掌握知识,并参与生活和体验生活。正是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才更深刻理解生活,更深刻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三)享用生活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归宿
享用生活就是要回归生活,就是为了发展生活。课堂中生成理论观点还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不是目的,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应用于生活并得到巩固和完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享用生活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哲学的角度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我们现在倡导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1.在回归生活中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
高中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做,走进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捕捉材料,然后把这些素材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生活的生动。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信用卡和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课后分别去几大银行咨询工作人员,然后回到班级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讲到企业经营的成功时,组织学生分别去学校周围的肯德基、豪客来、麦当劳等采访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再回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回归现实生活,使得学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接受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扩大视野,达到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可见,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解释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高中政治课的价值与魅力。
2.在回归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高中政治课的总目标之一是“热爱生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目标生成的本源和基础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纳入课堂中,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不断揭示和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领悟到真、善、美、丑、恶的真实意义。把情感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激发他们的智慧,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和情感的体验,促使其道德品质内化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道德素养。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世界,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增长见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文化素质和对社会的分析能力。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高中政治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2]鲁新民.还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9.
[3]叶松英.让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政治课教学,2007(6).
[4]黄小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中学政治教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