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浅析及解决策略

2014-07-19台益梅

考试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手段课件信息技术

台益梅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我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与研究,现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问题

1.动手能力退化。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课件演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甚至用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认为课件演示比学生操作更简明、更规范、更科学,而且可以避免学生操作的笨拙和麻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学生更多时候是被动地看演示、模仿演示,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

一位专家说过:学生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如果长期以信息技术演示替代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双手闲置起来,极易导致“肌肉萎缩”及其他问题。

2.思维紊乱。

虽然很多学校尚未达到班班有电脑、课课用课件的程度,但单就应用的状况来看:条件好的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是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并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发了数学学习网站,教师期望的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面对网站、网络时,却出现了以下三种不适。

一是信息超载。大量信息的涌入,使学生濒于浏览,没有充足的时间理解与消化。这样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很差。一位专家说过:简单的浏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要建立在个人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之上的。

二是信息迷向。有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花费了很长时间制作了网页,学生面对网页中若干个按钮与链接,进进出出。很多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了学习,而有的学生还在死胡同里徘徊。

三是信息漫游。现在的网站和课件在制作工艺上可谓是完美,在设置的框架上更是复杂,很多学生被信息技术所吸引,只顾在其中漫游,却忘记了与同学交流,倾听教师的要求。

长此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强大的、持久的作用下,会产生不适,最易导致“思维紊乱”。

3.智力发育受限。

数学是精密的、逻辑的、抽象的、富有智力挑战性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则正处在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借助信息技术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变抽象为形象,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如果时机把握不当,则只会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停留于直观形象,而难以实现逻辑抽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智力发育。

4.程式化教学。

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制,为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往往设计(或请人设计)顺序播放的课件,一节课在一个个回车键中进行下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但是,囿于课件的设计想路,教师常常要把思维活跃的学生引导到课件的思路上,以完成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引导下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于程序化。

二、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至上。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课程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声有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变成了唯一渠道,出现了过多、过滥的现象,甚至影响到师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的发挥。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应正确、辩证地对待信息技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技术未能有机整合。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的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或借助投影仪等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如果必须使用相关课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有必要对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按照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地、创造性地取舍,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依然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不能因为计算机的加入而削弱主导作用。要注意自身对这个“介入者”的能动控制,绝不能只把自己当操作员或解说员,避免把复杂的双边活动转化为简单的人机模式。

三、解决策略

1.还信息技术工具的本色。

信息技术以资源库、实验演示工具、展示问题情境的窗口身份出现,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手中的一个教辅工具;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式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借助网站中的资料,能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寓教于乐,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时间与时机,避免新的电子灌输。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用语言灌输,或是单一地黑板演示,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然而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使用起来时间不宜太长,不能喧宾夺主。要在教师不能直观演示而又需要清晰呈现给学生的地方使用信息技术,帮助突出教学重点和克服教学难点。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要讲究时机,时机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3.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家庭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渐改变了阅读的习惯,变文本阅读为屏幕阅读,于是很多人提出了要回归文本阅读,等等。应该说,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挂图、教具、学具、录音、幻灯、录像等常规媒体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往往这些价廉物美的媒体能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教学媒体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把信息技术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配合,从而为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手段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