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14-07-19黄文
黄文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好问和创新的精神。数学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学习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因此要指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直接用感官感知观察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知识的难点、重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要多动脑筋,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要重视任何一个疑点,对听不懂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思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突破常规思维,力图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时,我列举了下面这道题:已知直线y=kx(k>0)与双曲线交于A(x■,y■),B(x■,y■)两点,则x■y■+x■y■的值为(?摇?摇)(A)-6 (B)-9 (C)0 (D)9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概念的含义,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知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交点关于原点对称,所以x■=-x■,y■=-y■,又因为点A在双曲线上,所以x■y■=3,所以x■y■+x■y■=-x■y■+(-x■y■)=-2x■y■=-6,选A。接着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各种方法的优劣,各个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积极展开联想,进行综合归纳,力求融会贯通,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
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乃至今后的探索和研究都尤为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学时,可以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对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激起学生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解题思路分析过程,法则、性质、规律等结论处寻找疑点,开展质疑教学。质疑能力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学中,营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发展。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在讲授三角形时,我让学生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S■,S■,且S■=12,则S■-S■=?摇?摇 ?摇?摇。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然后分析:∵S■,EC=2BE,点D是AC的中点,∴S■=×12=4,S■=■×12=6,∴S■-S■=S■-S■-S■= S■-(S■+S■)=S■-S■=6-4=2。这样,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探索,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新奇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数学的应用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课堂上的数学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数学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鼓励学生攻克数学难题,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