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的方法与技巧
2014-07-19毕成
毕成
数列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分值约占总分的六分之一.数列题的解答对考生的分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数列试题的考查又以数列求和为主.因此,掌握数列求和的方法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初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大都有畏难情绪,以至没有学好此内容.其实数列求和是有规律的,可以从它们的本质特点出发,寻找最一般的解法,从而得出结论.下面将根据数列的不同特点,给出数列求和的一般形式,对数列求和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究与总结.
数列求和的指导思想:看通项,定方法.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根据数列通项的具体形式决定用哪种方法.
一、公式法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d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q=1■=■,q≠1
补充公式:1■+2■+…+n■=■n(n+1)(2n+1)
1■+2■+…+n■=■n■(n+1)■
典型例题:例1.数列{a■}满足a■=n■+3n-1(n∈N■),求数列{a■}的前n项和S■.
分析:数列{a■}的通项由“n■”和“3n-1”两部分组成,“n■”可以用1■+2■+…+n■=■n(n+1)(2n+1)这个公式求和,“3n-1”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因此本题用公式法求和较简单.
解:S■=(1■+2■+…+n■)+(2+5+…+3n-1)
=■n(n+1)(2n+1)+■
=■(n■+6n■+2n)
二、错位相减法
形如{a■·b■},其中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此类题型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典型例题:例2.数列{a■}满足a■=(2n-1)·3■(n∈N■),求数列{a■}的前n项和S■.
解:因为S■=1·3+3·3■+5·3■+…+(2n-1)·3■
所以3S■=1·3■+3·3■+5·3■+…+(2n-1)·3■
所以S■-3S■=1·3+2(3■+3■+…+3■)-(2n-1)·3■
所以S■=(n-1)3■+3
三、裂项相消法
形如:b■=■(k≠0),此类题型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常见形式:a■=■=■-■
a■=■=■(■-■)
a■=■=■(■-■)
a■=■=■(■-■)
a■=■=■-■
a■=■=■-■
典型例题:例3.数列{a■}是各项都不相等的正项等比数列且a■≠1(n∈N■),求证:
■+■+…+■=■.
证明:因为■=■(■-■),
所以
左边=■(■-■+■-■+…+■-■)
=■(■-■)=■(■)=■=右边,
所以■+■+…+■=■.
四、倒序相加法
数列{a■}的第一项与倒数第一项的和是个定值,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的和是个定值,以此类推,此类题型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典型例题:例4.函数f(x)对任意x∈R都有f(x)+f(1-x)=■,且S■=f(0)+f(■)+f(■)+…+f(1),求S■.
解:因为S■=f(0)+f(■)+f(■)+…+f(1)
所以S■=f(1)+f(■)+f(■)+…+f(0)
所以2S■=(f(0)+f(1))+(f(■)+f(■))+…+(f(1)+f(0))
又因为f(x)+f(1-x)=■
所以2S■=(■+■+…+■)=■(n+1),所以S■=■(n+1).
五、分组求和法
若一个数列的通项由几个不同的数列组合而成,并且可以把这个数列分解成几个能求和的式子,此类型用分组求和.
典型例题:例5.数列{a■}满足a■=2■+2n+1(n∈N■),求数列{a■}的前n项和S■.
分析:数列{a■}可以分解成两部分“2n”和“2n+1”,“2n”是等比数列,“2n+1”是等差数列,所以可以分别用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解:S■=(2+2■+…+2■)+(3+5+…+2n+1)
=2■-2+n(n+2)
六、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本身并没有太明显的规律,但是把数列的某些项重新组合后有规律(如:相邻项组合,奇数项与偶数项分别组合等),并且组合后可以求和,此类型题用并项求和.
典型例题:例6.求和:S■=1-3+5-7+9-11+…+(-1)■(2n-1).
解:当n为偶数时
S■=(1-3)+(5-7)+(9-11)+…+(2n-3-(2n-1))=-2·■=-n
当n为奇数时
S■=(1-3)+(5-7)+(9-11)+…+(2n-5-(2n-3))+(2n-1)=-2·■+(2n-1)=n
由以上六个例题,不难发现求数列前n项和的一般步骤:(1)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2)观察数列通项公式的形式,决定用哪种方法;(3)化简、整理,求出数列{a■}的前n项和.
以上给出的六种求和方法是比较常规的,但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方法的前提是能求出数列的通项,然后根据数列通项的特征进一步求和.但是有些题很难求出通项,以上这些方法不再适用.这就要求考生要多掌握一些“非常规”的技巧与方法.比如以下方法.
七、逐差求和法
某些数列的构成规律不十分明显,很难求出它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逐次求出它的各阶差数列,如果某一阶差数列正好是等差数列或者为等比数列,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数列的有限和得出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然后求出其前n项和S■.
典型例题:例7.求数列5,6,9,16,31,62…的前n项和S■.
分析:这个数列构成规律不十分明显,通项不容易求出,我们不妨看看相邻两项的差,然后再找规律,可以求出它的一阶差数列:1,3,7,15,31…,又可以求出它的二阶差数列:2,4,8,16,32…,发现它的二阶差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因此可以用逐差求和法先求出a■再求出S■.
解:设原数列为a■,一阶差数列:1,3,7,15,31…为b■,二阶差数列:2,4,8,16,31…为c■,所以有b■-b■=c■,把以下式子相加:
b■-b■=c■
b■-b■=c■
b■-b■=c■
?噎 ?噎 ?噎
b■-b■=c■
得到:b■-b■=c■+c■+…+c■=2+4+8+16+…+2■=2■-2
所以:b■=2■-1
又因为a■-a■=b■,所以把以下式子相加:
a■-a■=b■
a■-a■=b■
a■-a■=b■
?噎 ?噎 ?噎
a■-a■=b■
得到:a■-a■=b■+b■+…+b■=2■-n-1
所以:a■=2■-n+4
然后利用分组求和求出S■.
所以S■=(2+2■+…+2■)+(3+2+…+(4-n))=2■-2+■.
八、组合数求和法
若原数列各项可写成组合数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公式C■■+C■■求出数列前项和S■.
典型例题:例8.求数列1,1+2,1+2+3,…,1+2+3+…+n的前n项和S■.
分析:这个数列的每一项可以变形为以下形式:
1=C■■,1+2=3=C■■,1+2+3=6=C■■,1+2+3+4=10=C■■,1+2+3+…+n=■=C■■,因此原数列各项的和可写成组合数的和的形式,就可以转化为利用公式C■■+C■■=C■■求出数列前n项和S■.
解:S■=1+(1+2)+(1+2+3)+…+(1+2+…+n)
=C■■+C■■+C■■+…+C■■=C■■=■n(n+1)(n+2)
“学无常法,教无常法”.本文总结的求和方法只是一些常规的思路与技巧,并不是“万能公式”.这就要求考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深入发掘题目的特点,明确出题者的目的与意图,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正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