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一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2014-07-19苏爱娃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趣味性语文课堂

苏爱娃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一年级更为关键。教师解读教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引情激趣,让学生想学,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自主获取知识。

【关键词】引情激趣 启发引导想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71-0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一年级更为关键。教师解读教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抓得紧”不如“放得开”,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读懂文本,从中掌握知识,并让知识为己所用。

教师如何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了以下两点,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引情激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情感是促使孩子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为了创设一个热情洋溢的课堂,让学生有主动探索教材的欲望,教师在这方面得好好花点心思,即使是一节最普通的常规课,都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一)课前导入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一节课或某一教学内容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过渡性语言,具有很强的前后衔接性和过渡性。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儿童好玩、求奇的心理特点,可以设置“猜谜语”、 “看图说话”、“赏音乐”、“听故事”等形式来导入新课。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书中图画,指导重点观察“女孩、公鸡和大白鹅”;然后说一说“这三者分别在做什么?”再让學生模仿女孩练声以及公鸡和白鹅叫。由此导入不仅让课堂迅速活跃起来,还让学生在观图说话中初步认识了a、o、e的形和a、o、e的发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有趣,学语文不难,从而初步学会自己发现知识。

(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但教师语言要充满童趣,而且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找朋友”、“开火车”、“编歌诀”、“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娱乐的游戏中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书中所描述的四季景物,分别对应设计出各种动作,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然后让学生表演读,并请几位学生比一比,看谁演得好,评出表演小童星。这样学生表现踊跃,课堂气氛能够迅速升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满足感,同时也加深了对“谷穗弯弯”、“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短语的理解与巩固。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背诵下了课文。

(三)课后练习的趣味性

练习的目的,在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消化和运用,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或是实践练习,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练习的设计也应该讲究趣味性。现代教学设施的先进性以及教具的多样化,为学生课堂的练习提供了便利。巩固识字,可以借助生字卡片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读;更难攻克的口语表达训练也可以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达成,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看图说故事等等。学生既轻松吸收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另外,课外的练习可应循激励法则,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设计难度各异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逐步积累知识的喜悦。

二、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学、会学。

(一)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每个儿童内心都有探索新知的欲望,但是由于受知识、年龄等的限制,他们一时还找不出问题所在,更别提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路人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再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然后通过交流、思考、小心求证,自己找出答案。获取新知的过程总是要经过一番迷惘与摸索,教师要跳出自我主导的框框,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开发潜能,打磨自我。通过不断训练后,学生就能由基础性的学习进而逐步进入到探索性,甚至是创造性的自学。这样教学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教学《过桥》“计算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教读完新课后,在黑板上写出几道数学题,并分别请一些学生做(可分别请优生和后进生做)。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课文谈发现。这时,一些反应快的学生就能马上找出“等号像小桥”,再鼓励学生根据刚刚做题同学的表现来谈,学生相互交流后就进一步明白了“算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在自谈自悟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教给“学”的方法,让学生 “善学”

陶行知先生讲过:“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学生自身的进步。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到“会学”、“ 善学”,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要领后,通过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其思维与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从中指导点拨,让学生能较快地找对学习的方向,进入情境,掌握“学”的方法。

以指导预习为例。学会预习,是一年级学生走上自学道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最初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并指导如何标段落,圈生字,如何交流记字和读通语句等,这样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可以丢掉“预习要求”这根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三)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善说”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说、会说。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小组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比如各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设置口语交际的环节,教师可善加利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教师可以适当评价,也可以让小组互评。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学习其他课文时,便能形成一种欣赏、评价的态度。如《平平搭积木》、《雪孩子》、《小熊住山洞》等课文,学生学习新课后,立即就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了评价,并大胆流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一年级是学生整个小学教育的起步阶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才是授业者应该追求的真谛。

猜你喜欢

趣味性语文课堂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