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探究
2014-07-19李史光
李史光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好的课堂导入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的导入会因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10-0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以来,极其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就英语课堂的导入进行探讨。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
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它对于一节课来说有着其它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新课导入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
1.明确性原则
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以此来引导并规范自己的导入形式,防止出现导入活动很精彩,但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况。
2.趣味性原则
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3.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一定要充分考虑导入内容与所授内容的内在联系,充分引用学生熟悉的单词、句子做铺垫,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新颖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中学生对新事物有好奇感,很容易接收新事物。材料越新颖,越富有时代性,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5.简洁性原则
课堂导入讲究的是“精”,如果过于复杂或占用太多的时间,非但起不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还使得教学本末倒置,有时往往会事倍功半。导入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的,因此不能显得过于冗长,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导入完毕,迅速进入主题。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即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体、生动的情景,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某种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产生共鸣,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并从中有所感悟。创设这种情景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引发他们的关注、思考和想象,学生会有一种设身处地的感觉,有积极参与的动力。在这样特定的情景中,学生的兴趣会变得更浓,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致会更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主题。
2.图画导入法
现行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图画以及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通过对图画的描述和讨论,逐步引入新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为后面的课堂教学铺平道路。
3.复习提问导入法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内容,再根据某种联系引出新课,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这样可以很自然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更好地为引入新课服务。
4.多媒体导入法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来组织教学,播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歌曲、动漫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使他们很快地沉浸在教学的氛围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用比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进入到所教学的内容中并产生强烈兴趣。
5.实物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
总之,导入是一门艺术,是完美课堂的序幕。精彩、巧妙的导入可以让师生具有更多的欢声笑语,创造更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它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不仅受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教学双边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审美趋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是涉及全方位多角度的创造性活动。同时,课堂导入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应灵活运用,即使针对同一个班级,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注意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求知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戚业国,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