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从应试到育人的转变

2014-07-19潘富俊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试思想品德中学

潘富俊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健全,很容易受外来不良风气的影响,稍不留意就会走上歪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避免学生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老师要明白,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所以思想品德教育实现从应试到育人的转变至关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过程采用的是整体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书上的理论知识整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所以对学习丝毫没有兴趣,丧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

我国目前课堂教育的目的以应试为主,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天抱着书,死死记硬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根本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机械式的背诵会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更不用说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了。

二、如何实现从应试到育人的转变

1.转变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教学要想实现从应试到育人的转变,必须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学习中来。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讲究的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相结合,老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学到“与诚信同行 、尊重隐私 、保守秘密”时,老师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你的QQ密码是多少?”、“你家电话号码是多少?”,问学生以上情况属不属于侵犯个人隐私,让学生踊跃回答,并且让学生主动举例子说明实际生活中那些情况侵犯了个人隐私。学生积极参与,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避免此类问题,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育的作用。

2.有效地联系实际

要想实现育试到育人的转变,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学生从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学到如何加强自身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中学到“成长在社会、自觉服务社会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做事时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他人、社会多做贡献。老师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比如雷锋,袁隆平、杨利伟、他们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不同程度上的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让学生结合教材,谈谈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明确做人目标。

3.减少应试教育影响

实现从应试到育人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教育整体上是应试教育模式,老师仍然采用“分数”和“成绩”衡量学生的好与坏,思想品德学知识多为理论知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死记硬背知识点,所以老师只是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长篇大论式背诵,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在九年级《思想道德》第九课中学到“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该章学习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民族制度等,理论知识较多,学生要想学好,除了必要的进行背诵以外,还要积极结合我国的民族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进行有效分析。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国家制度不仅是为了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更是为了增强自身文化水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社会外来不良风气正逐渐侵蚀中学生,外来的思想与生活方式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更给思想品德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老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更要实现从应试到育人的重大转变。

猜你喜欢

应试思想品德中学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在多解中学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