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化协调视角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亳州为例

2014-07-19陶世奇丰志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三县亳州工业化

陶世奇,丰志培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基于四化协调视角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亳州为例

陶世奇,丰志培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总结以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基础上,描述了亳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相关产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亳州三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各产业间互相推动的紧密联系,从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视角,提出建议以推动亳州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四化协调;产业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由此可见,“四化”协调统一是未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依靠域内各产业间互存互动,从而实现综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单元.它是在区域市场机制的影响下,以县级行政作为市场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主体,在县域内充分调动和积极发挥各经济主体的市场功能,通过遵循区域优势、地域特色、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实现县域优质资源整合、县域经济功能完善和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提升为目标的中观经济形式[2].

国内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基本上都是从区域和产业经济学出发进行的.王怀岳(2001)概述并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论证了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增长动力和物质基础[3].刘再兴提出了在县域产业结构方面,县域选择主导产业的四个标准和三个基准[4].闫天池(2003)把县域经济按主导产业模式把我国县域进行划分,并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提出发展模式[5].陆立军(2009)认为,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上“欠发达县域发展可遵循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产业优化战略和人口转移与再分配战略”[6].至今绝大多数的县域经济研究都是从单一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二产业相结合或者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等角度展开研究,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信息化四化协调视角研究不多见.亳州是皖北地区经济特征的典型代表,本文就以亳州三县为中心,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问题,并从四化协调角度予以分析探讨.

2 从四化角度看亳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安徽省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其中亳州三县469.83亿元,经济总量较低.2012年全省人均GDP28792元,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分别为11634元、12027元、8381元,这一作为衡量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富有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重要标志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较为落后.笔者将从四化角度分析亳州三县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足.

2.1 农业现代化角度

2012年亳州市农业总产值为201.7701亿元,占安徽省农业总产值11.29%.其中蒙城、涡阳、利辛三县农业总产值比例相当.如图1所示,我们发现三县传统农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体产值较大份额,而蒙城县林业产值有比较优势,利辛县则在牧业产值有较大优势.究其原因是亳州农业整体产业物资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充分的科技投入和现代化农业劳动者.

图1 2012年亳州三县农林牧渔业产值

2.2 工业现代化角度

毫州工业总量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不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落后,其中三县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如表1所示.

国外学者对工业化进程的量化测评研究一般是从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进行测度.单从西蒙·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水平划分方法来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化先进入中期阶段,此时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 20%以下、第二产业在 GDP中占比最大,高于第三产业;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 10%、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结束阶段到来.看亳州产业结构,不难发现其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少,拳头产品少,并且大多数产品都是上游产品,产品附加值低.由表2看出,近年来毫州工业增加值较高的行业集中在煤炭开采洗选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这些行业大多资源加工深度不够,仍属于初级产品加工型.如毫州市农副食品加工大多是对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较有名的中药行业加工也只是集中在中药饮片加工.如图 2所示,在 2000年亳州市仍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工业严重落后,直到 2010年才初步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并趋于稳定.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在 20%以上,未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国在 2012年第一产业占 GDP比重为 10.1%,显然亳州的工业化进程明显落后.

2.3 城镇化角度

城镇化就是指随着一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科学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其农村人口职业不断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8].2012年调查显示,亳州市户籍人口总数612.55万人,比上年增长8.33万人,而常住人口只有489.5万人,城镇化率33%,虽较上年增加1.7%,但仍远低于同年安徽省城镇化率46.5%①.不仅如此,居民总体总体学历层次需要提高,以蒙城县为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为3.3%,高中(含中专)文化水平人口比例为7.6%,初中文化水平占比45.5%,小学文化人口比例为33.1%,文盲人口比例为10.5%,学历总体层次偏低②.这些都突出了亳州技术人才短缺,缺乏创新力,城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也阻碍着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4 农业信息化角度

亳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基层,农业信息基础条件不足,表现为农村的电脑普及率低,信息传输有障碍,信息渠道不通制约着农民获取农业信息与技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内容繁杂,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农业信息系统及其产品的普遍性、适应性性较低.此外,很多行政管理部门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门间的统筹不强,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和产品示范不够等原因,都影响着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表1 亳州市及三县规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2年)

表2 亳州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及排序

图2 亳州 2000-2012年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3 对策与建议

工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后者又为信息化提供应用基础[7].因而,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就应当利用四化相互促 进的关系协调发展.

3.1 依托城镇化,同步发展现代农业

以往城镇化主要依赖于工业化的发展,如今则更注重结合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来吸收农民[11].我们应当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释放更多的农业农村劳动力,实现其向城镇转移进而促进城镇化.以亳州为例,应突出抓好粮食、特色蔬菜、中药材、养殖业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加工产业,来带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以及其他非农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同步发展[10].

3.2 用高新技术推进工业化,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

在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借助信息技术,努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发展亳州三县工业,就要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联合,同时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当改造和提升亳州传统产业,依托区位、资源(包括中药材、农副产品、煤炭、人文)、市场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逐步打造千亿元规模的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以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选择、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问题,其中亳州三县打造成为千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含白酒)基地和若干个各具特色(蒙城汽车、涡阳能源化工、利辛丝网)的百亿元产业基地,培育地区工业发展增长极[9].

3.3 利用高新技术和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进行技术和产品的融合,期待实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2].应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亳州种植业、养殖业等的生产实行数字化、科学管理.同时,加强中药科研、技术推广,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物流业等,包括中药信息网络、软件开发、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咨询、文化、旅游等知识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分配和利用.不仅直接促进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也通过知识业、生产商服务和消费者服务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

3.4 大力发展服务业,保障工业现代化

根据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当农业初级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亟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即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而伴随着工业现代化,人们对于产品消费的服务需求则在增加,进而对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表2所示,亳州规上工业行业增加前十位中有煤炭开采和洗选、饮料制造、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我们应当形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运输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经济建设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大发展背景下,还要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的良好格局,既服务县域经济综合发展,也保障工业产业现代化进程.

此外我们还应当重点发展县域中小企业,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科教兴县,合力配置和利用城乡土地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破除协调发展的相关制约.

注 释:

①数据来自 2013 年亳州年鉴.

②第六次人口普查蒙城县结果.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十八大报告,2012.11.

〔2〕任连娣,王倞,张永翊.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3):26-28.

〔3〕王怀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 :人 民 出版社,2001.259-290.

〔4〕徐爱燕.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7.9-11.

〔5〕闫天池.我国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1):22-23.

〔6〕陆立军.小县大城:欠发 达 地区跨越 发 展的成功 经 验[J].浙江经济,2009(20):20-21.

〔7〕蓝庆新,彭依然.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J].理论学刊,2013(5):36-38.

〔8〕仇冬芳,刘益平,黄金.安徽省亳州市 县域经济发 展动力机制分析[J].企业经济,2009(2):138-139.

〔9〕丰志培.安徽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探讨——基于产业链视角[J].安徽科技,2013(1):9-11.

〔10〕王欢.亳州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称,2011.47-48.

〔11〕徐绮阳.安徽省区域间经济竞争力评价[D].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2013.57-58.

〔12〕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4):68.

F062.9

A

1673-260X(2014)08-0087-0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74)

猜你喜欢

三县亳州工业化
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协作问题研究——以S省三县“童伴计划”为切人点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居· 文化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遵义:四大区域发展呈现新亮点
回响在乌蒙大地的深情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为昭通市“三县”地震灾区军民巡诊纪实
三县联谊 携手推进老干工作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