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2014-07-19李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普通高校社团

李丹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李丹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本文以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的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访谈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组织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化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能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学校体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会员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锻炼身体、提升自我、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满足了个人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健康成长需求.高校体育社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炼需求和课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延伸,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高校体育社团在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的研究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许昌学院、中州大学、开封大学、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校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资源信息,查阅大量有关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阅读与本研究相关的论著,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制定问卷调查表,即高校体育社团管理者及指导教师调查问卷和高校体育社团会员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发放回收情况

1.2.3 访谈法

对所调查的10所高校的体育社团会员及指导教师进行访谈.

1.2.4 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运用EXCEL和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表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规模(N=207)

2.1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

2.1.1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规模

近年来,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的大环境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4年4月,所调查的10所普通高校中,现有的体育社团共207个,具体规模见表2.

2.1.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会员组成情况

从调查的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的893名体育社团会员来看,多数会员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达到574人,占参加社团人数的64.28%,三、四年级学生会员仅有319人,占参加社团人数的35.72%.参加高校体育社团的学生中,以本科生为主体,专科学生的会员数明显少于本科生学生会员数.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会员组成情况

2.1.3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原因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团会员们都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有共同的爱好,并通过参加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拥有锻炼身体的机会和环境,并通过体育社团活动达到扩大交友范围,锻炼组织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等目的.二是在体育社团这个团体活动环境中体验体育运动的娱乐性,以及对比赛过程中激烈的对抗性和竞技性的追求,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的目的.

2.1.4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

在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207个体育社团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共涉及球类(篮球、排球、足球、合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台球)、时尚类(轮滑、街舞、游泳、自行车)、探险类(登山、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技巧类(健身操、武术套路、舞龙舞狮、啦啦操、体育舞蹈、太极拳、武术散打)、益智类(围棋、中国象棋、桥牌、电子竞技)等近30个体育运动项目,详情见表4.

2.1.5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状况

调查研究表明,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中有80%的体育社团的审批工作由该校团委负责,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方式通常是体育社团老会员负责宣传,新同学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报名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和老会员推荐新会员两种方式进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结构主要形式是校体育社团联合会负责人—各个单项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各单项体育社团会员三级管理机制.高校体育社团的直接管理部门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是由高校团委来进行直接管理,详细情况见表5.

表4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

表5 河南省体育社团组织管理部门

从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来看,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逐渐成熟,各个社团的管理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从各个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情况来看,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基本上都配备有专门的单项社团指导教师,各个社团的负责人主要是通过社团成员选举产生,确保了社团活动的良性运转.

2.1.6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社团活动组织情况

依据对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体育社团组织活动正逐渐由学校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发展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兄弟院校,在与兄弟院校体育社团组织进行交流及奉献社会的活动形式中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体育社团会员的流动性较大,一些学生社团又缺乏对外沟通,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组织活动层次也在下游徘徊,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社团会员对社团的组织能力产生怀疑.

2.1.7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保障状况

经过调查河南省10所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运营情况,发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二是由体育社团会员交纳的会费,三是寻求企业赞助,四是寻求社会帮助.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办公的场所普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另外,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场地、器材不足也是各个普通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体育社团没有固定的组织活动的场所,大部分体育社团组织社团活动都是在打“游击战”.

2.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

2.2.1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对会员的影响

体育社团已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育社团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会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完善了大学生的自我个性,促进了会员学生的身心健康.

2.2.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对学校的影响

体育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学校影响力,为学校做了很好的宣传工作.

2.2.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对社会的影响

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体育社团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较以往体育社团项目更为贴近社会潮流的新型单项体育项目社团,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解除了以往校内组织活动的束缚,走向了跨校组织活动,跟兄弟院校交流合作,面向社会、张扬个性的崭新活动形式.但在社团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跟不上社团的发展需求、组织活动的运转不稳定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3.1.1 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规模、参与体育社团的会员人数、社团类别较以往的体育社团已有很大改观.

3.1.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在推进河南省高校素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1.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活动形式由校内逐渐深入到跟兄弟院校交流学习,深入社会,张扬自我,突显个性上来.

3.1.4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制定的部分管理制度、活动计划、方案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创新性,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不能起到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3.1.5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3.1.6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打造品牌体育社团的战略意识不足.

3.2 建议

3.2.1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有关管理部门要针对社团进行科学的规范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社团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

3.2.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由校体育工作部门统一指派单项社团(部分高校已将体育社团延伸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训练.

3.2.3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主管领导应加强领导职能,将学生体育社团工作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3.2.4 河南省普通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社团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减轻体育社团的经济压力.

3.2.5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有关领导应对新成立的体育社团给予更多的帮助,对探险类的体育社团活动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3.2.6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使高校体育社团稳定、健康发展.

3.2.7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应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创造品牌特色体育社团,把打造品牌体育社团纳入到学校发展长期规划.

3.2.8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应依托学校其他社团,走出学校,结合兄弟院校学生社团,走向社会,为营造品牌特色体育社团打下良好基础.

〔1〕中青联发〔2005〕5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5.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6.

〔3〕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

〔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古鸿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16(3):134.

〔6〕王小鹃.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地位与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30-32.

G64;G812

A

1673-260X(2014)10-0164-03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普通高校社团
缤纷社团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K-BOT拼插社团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社团组织在新闻传播中的效用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