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青年论文评比制度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岗位建功

2014-07-19张琼郭文超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

张琼 郭文超(等)

【摘 要】为鼓励新疆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崇尚科学、勤奋工作、扎根农业、献身科研的热情,同时创造良好的科研与学术氛围,2011-2013年新疆农科院举办了两届“新疆农科院青年职工科研论文大赛”,并于召开了青年职工科研论文大赛多媒体演示汇报交流会,两届评比积累了经验,激发了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有利于青年科技人员在科研实践中成长。

【关键词】科技论文;评比;岗位成才;科技创新

科技论文作为科技活动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1]。据《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中国科技论文机构分布情况”显示,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所发表的论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被引用频数都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持续增长,被引用次数也是最高的。新疆是我国粮、棉、林果、畜牧四大基地,新疆农科院是一个具有近60年历史的新疆农业界权威性的农业科研单位,连续9年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成果应用遍及新疆农业生产,对推动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广大青年职工崇尚科学、勤奋工作、挑战未来的进取精神,鼓励全院青年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创新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增强青年职工学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2011-2013年新疆农科院连续举办了两届青年职工科研论文比赛,《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参与了论文评比工作。通过评比青年职工交流了工作经验,了解了学科研究动态、学习了工作方法,增强了大家献身新疆、献身农业、献身科研的力量和决心。现将评比工作的作法与经验交流如下:

1 青年职工科技论文评比目的

随着我国和新疆科技投入的加大,科技人力资源的增加,新疆农科院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逐年增加,科技论文产出的数量也相应增多,但基于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差异,科技论文的质量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论文水平与质量尚有待提高。为了鼓励青年职工的成长,新疆农科院专门设立了青年基金科研项目,2013年又新资助了41项。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龙头”与“龙尾”,2014年为为了提高我院青年职工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促进青年科技人员投入科技工作的热情与技能以及成果产出,2011-2013年院工会和科管处联合举办了两届全院青年职工科技论文比赛。两届评比中《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积极参与了论文评比的全过程,并汇总了两届论文评比情况在获奖论文选手PPT演示汇报会上为青年职工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及“论文评比概况汇总”讲座,对提高本院青年职工的写作水平与投稿有较大帮助,得到青年职工好评。

2 青年职工科技论文评比指标

本次评比要求必须是未发表论文,由本院科研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进行评比打分,不同于计量专家对论文的“外部评估”指标。评比指标包括5个方面,即科学性(包括切题、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等,计20分)、创新性(包括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计40分)、逻辑性(包括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名词术语规范、文字通顺、图表具有自明性、推断合理等,计15分)、有效性(论文所揭示的专业理论或知识能方便为他人所应用,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计15分)和PPT演示表现(包括讲解条理清楚、幻灯片制作完整、表现力充分、条理分明,计10分),满分100分。

3 论文评比程序

3.1 2011年和2013年9月由农科院工会和科管处联合发文将比赛通知下发院属各单位。

3.2 每届成立评审委员会。由院相关学科专家10-12人组成。

3.3 评审时间及安排

(1)第一阶段(11月20日—12月15日),专家自行审阅阶段。

(2)第二阶段(12月17日—20日),各评审专家对初评论文进行分数汇总,评比办公室根据专家打分平均计算,根据分数排序。评出获奖论文及优秀论文。获奖比例为总论文数的50%,其中一、二、三等奖占25%,优秀奖占25%。

(3)第三阶段(12月下旬至翌年1月)

①召开全院青年科技人员、各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分管领导参加的获奖论文多媒体演示报告会,PPT演示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专家不进行现场点评,避免有导向性,但有问题可交流。

评委现场打分、报分,根据前期得分及PPT演示得分情况,综合给出每篇获奖论文的最终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②相关专家报告本次比赛的评比情况并总结发言。

③院领导作总结性发言。

4 论文评比结果

4.1 评比名次

2011年首届参赛论文61篇,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0名。2013年第二届参赛论文38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其中2013年第二届参赛论文盲评结果为最高分:80.45分,最低分:60.6分,按照分数高低,从高到低选前19位为获奖论文,其中前9位为一、二和三等奖获得者,10到19为优秀论文获奖者。1到9位的序号分别为31号(80.45分)、14号(78.35分)、16号(78分)、18号(77.65分)、33号(76.85分)、10号(76.4分)、21号(76.4分)、28号(76.35分)、11号(76.3分)。10位优秀论文的序号为17号、29号、9号、26号、20号、23号、13号、22号、19号、24号。初评满分为90分。不含PPT汇报10分。最终评比结果是经过5项综合打分得出的。

4.2 评比产生的影响

通过两届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青年科技人员钻研科研,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其中获奖的论文有相当一部分经过专家的评审,进一步修改完善发表核心期刊上。PPT的演示锻炼了大家今后在科研立项、结题汇报的能力,为今后继续申报相关青年基金项目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论文评比两届不同之处

5.1 2013年评比首次引入赛前对所有参赛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程序(主办方委托《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完成)。

5.2 各单位论文数量限制3篇(即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筛选后报送,上届不限制篇数61篇,本届有限制为38篇)。

5.3 评委为盲评(即隐去作者姓名)不分组,上届分综合、栽培生理、遗传育种三个组。

5.4 《新疆农业科学》采用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参赛的38篇论文进行检测(检测论文只有编号)并将检测报告交主办方,根据检测结果,参评论文经检测重合度为0%~56.2%,根据中国知网对重合度论文上网的要求,主办方决定将重合度超过40%的论文取消参赛资格,最终有31篇论文参赛。

6 论文评比中发现的存在问题

在两届评比中评委会肯定了青年职工的科技成果与积极性,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要在今后评比中给予重视。

6.1 比赛总体上论文水平不是很高

(1)部分论文涉及研究工作较为简单

具体表现在使用的是常规方法、手段传统、方法老套,体现出科技创新不足(像一个试验报告)。

(2)部分论文参考文献数偏少

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是该论文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显示论文质量的指标之一。SCI平均30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平均12篇。《新疆农业科学》平均16.83篇。评比中有的论文参考文献只有几篇。仅用几篇文献说事,很难把握学科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确定你所反映的科研主题前沿动态,也就无法评判研究的新颖性。

6.2 文不对题或题目过大,文章内容过小

论文的写作要“文能对题,词能达意”,具有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格式的逻辑性。同时论文要做到“言简意赅”。

此次论文中存在部分论文“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前后矛盾,语言表述“冗长且繁琐”,许多表格属于“中间表”或说是“过程表”应该简化。而且,行文不够精炼和准确是普遍存在问题。

6.3 外文翻译不够准确

有的论文直接用网上翻译软件,无论是语法、语气、语态都有错误。应该按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而不是走“捷径”。

6.4 多媒体演示重点不够突出

多数作者只是将论文内容用幻灯片(PPT)简单演示了一遍,没有进行很好的凝炼,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对前人研究进展和结论、讨论部分以及创新点没有突出讲解,而是将过程简述过多。

6.5 各研究单位对此次论文评比活动的热情和组织方面重视程度有差异

有些研究所比较积极主动,投稿数量远超限定的三篇,而有些单位投稿数量仅有一篇,表明在各研究单位参与此次论文评比活动热情和组织方面参差不齐。个别单位可能未通过学术委员会直接就上报。

7 对论文评比的思考与建议

7.1 因院青年职工论文评比是二年一届,又要求是未发表的,论文水平不高,客观原因有可能两年中好的论文已发表过。

7.2 主观原因是科研创新精神、意识以及研究态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7.3 建议今后论文评比与院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和验收相结合,可作为评价重要指标之一。在研究所考核上也有所分值。

7.4 交叉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评分很难获奖,今后会给予人文社科、交叉学科一定的获奖比例,争取院里更多的研究之外的管理人员、非科研人员参评。

两届比赛积累了经验,对推动青年职工岗位建功,献身科研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