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校外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探讨

2014-07-19张春媚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观青少年

张春媚

(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广东 深圳518101)

我国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虽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 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1.1 校园文化的影响

在外来思想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校园文化逐渐由过去单一性演化为多样性,青少年的价值观逐渐由传统型向市场型过渡,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也由校园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过渡。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什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等传统的民族精神己经不为青少年所崇尚。 而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成为校园新价值取向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激发下,青少年也开始对金钱的追求,他们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多种渠道,获得金钱;他们互相攀比,关心获利的多少;互相交流获利的手段与来源。

1.2 网络文化的冲击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不受限制性,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的简便和快捷是任何其他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人格定型的时期,自律意识差,因此网络这一“自由时空”的领域,往往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低级的不健康的文化都容易迷惑那些缺少理性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的青少年,致使他们的思想出现混乱和动荡,价值观出现偏颇。

1.3 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冲突与教育的失误

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现在我国价值观教育明显出现了人文价值观和科学价值观冲突的问题。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激烈、摆脱落后状态的心理,都促使中国大力倡导科学价值观,重理轻文、重智轻德,一味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导致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因而在科技进步、物质富裕、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空白。

2 利用校外教育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

2.1 借助校外教育综合和灵活的优势, 对青少年进行正确而全面的价值教育

我们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 必须确立正确而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反对目前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智轻德,一味重视科学教育而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要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文教育,开设文学艺术等人文教育类的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将得以提高,道德情操将得以熏陶。当然,人文教育也离不开科学,即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始终要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校外教育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丰富多样性,既有数学、科学、天文、模具制作等科学教育内容,更有文学欣赏、语言表达、音乐、舞蹈、琴艺、书画等人文教育内容。由于校外教育没有升学压力等客观因素的束缚,因此,教师们在这一教育阵地上可以放开手脚更重视青少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视道德品质的养成。

校外教育机制灵活性的特点也为校外教育提供了灵活性,教育者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青少年内在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内容、设置教育情境、改变教育方法,校外教育不但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这一途径来宣传教育青少年,而且可以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力量,联合开展各种活动,譬如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各种讲座等提高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知识和信念,来评估来自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信息的可信度或真实性。久而久之,必将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2.2 借助校外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针对目前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自我意识膨胀、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信仰危机等消极的不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如何帮助他们改变这些意识和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一项复杂而恒久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家庭教育、校外教育,共同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校外教育手段多样,尤其重视以活动育人,这在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譬如在少先队活动中,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可以利用“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庆祝或纪念活动,藉此对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自然、爱生活的价值观教育,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和社会上的名人、 学者等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听英模报告、采访杰出人物、参观荣誉室等,引导青少年学习榜样的模范行为,以榜样精神来感染、熏陶和激励青少年,促使青少年道德行为动机得到激发和强化,思想境界得到净化和提升;还可以策划、组织各类少先队特色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长智慧、育美德。 这样既能弥补青少年因单纯和过多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不足,又能让青少年在思想、意志、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经受锻炼,促使其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价值观,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2.3 借助校外教育领域的广阔性, 培养青少年价值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密切的联系,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系的纽带,这一特点决定其教育领域的广阔性。一是,指校外教育所涉及的地域的广阔性,校外教育的影响波及到家庭、学校、社会,无论城市、乡镇,还是山区、海岛,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足迹。 二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从天文到地理,从航天到车模,从语言到手工,从书画到乐舞,应有尽有。 三是,教育受众的普遍性, 全社会的青少年儿童都是校外教育的教育对象,为了更好地教育青少年,有时成年人(如家长)也成了校外教育的教育对象;在城市,校外教育还十分重视对外来小公民的教育,为他们免费开放各类场馆,免费为他们开设各种培训课程。

校外教育领域广阔性的特点,为培养青少年价值选择意识和能创造了机会。譬如社区联谊会、流动少年宫进革命老区等活动,便是培养青少年价值选择意识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校外教育工作者往往会组织青少年给社区或革命老区这些文化娱乐活动相对缺乏的地方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剪纸、舞蹈、天文、陶艺、航模、表演、五子棋、创意美工等。 在活动过程中,青少年不但自己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获得了艺术情愫的熏陶和美好情操的陶冶,而且,最使他们欣喜的是:他们看到了社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人们需要他们,由衷地欢迎他们,他们的努力给山区人们带去了快乐和幸福。从山区人们幸福的笑脸上他们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有了价值选择的意识,还需有价值选择的能力,校外教育广泛的活动内容和广阔的活动范围都为培养青少年价值选择的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会。

3 结束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价值观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主体将其主动性、能动性、 创造性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内化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促使主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规范对话的过程。 因此,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特别要注重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 只有这样, 才能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中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陈理宣.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基本规律及教育措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5.

[2]张茂聪.重视青少年网络生活价值观[J].中小学德育,2014,3.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