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忧患与底层写作
——白麟诗歌论评

2014-07-19冯肖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130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诗人情感

⊙冯肖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130]

社会忧患与底层写作
——白麟诗歌论评

⊙冯肖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7210130]

让生活慢下来,是诗人白麟诗作中要表达的一个心理期盼,一份和谐社会的生态关怀,一位使命记者的应有文学担当。代表作《慢下来》以“附庸风雅”六个乐章,延揽古今社会生态,洞穿人生浮躁世相,表露了诗者面对时代欲望快车所带来的种种现实扭曲和误区的忧患,以及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状态的情感向往。

生活状态社会关怀慢下来情感期盼

近年来,白麟以其诗文、歌词、电视专题片等的优质创作,大型文化活动的智性策划,在学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这表明作为不甚年高,却有着一定文学潜质及使命意识的诗人兼记者的白麟的独识、独有。尤其是厚积薄发的诗集《慢下来》的推出,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学界,无疑是幸事一件。

一、有了焦虑,便有了思考“诗言志”“文以载道”,作为中国文人的传统从文古训,始终彰显着历代士子们忧国忧民、为之鼓呼的文学贵气和时代正气。热血诗人白麟自然也不例外。在《慢下来》诗作中,他以忧深的情感、静默的思考、哲理的透视,叙说着中国社会的万般变迁和变迁中的无奈变味。字里行间传达出这位青年才俊所具有的穿越社会浮尘,直逼生活肌理的哲学思考和问题意识,这也正是白麟诗歌高于同龄、贵于同道的特有品质。《慢下来》作为诗人的创作积累,以《附庸风雅》《依依乡情》《山水行吟》《边缘地带》《至亲至爱》《聆听长卷》六篇富有情感乐章的吟唱,在回恋着古老世风的清雅,感念着沐我乡情的醇厚,赞美着秀美山水的宜人,悲叹着边缘坊间的苦乐,享受着至亲大爱的温馨,以及寄托着未来希望的期盼。很显然,白麟的情感不是当空穴风,却是源于足下的体味、生活的感触、泥土的回发、坊间细节的直入。字字句句你感受到的是似曾有过、经过、体会过,因而是那样的质朴、逼真、亲切、动容。这就是白麟的诗,生活的真实置换了情感的真实,由此带来了审美情境的真实,白洁淡雅,清清粼粼,似唐诗,有白居易哀民痛之味,察民情之意。在这里,一切道德文章的所谓精神、思想之类,均从不经意的自然感受中融入,从不做作不晦涩的明了字句中缓缓升腾,抵达应有的品味和境界。

从哲学层面讲,一般认为,有了焦虑,便有了思考,自然就产生了问题意识。白麟视野所及,《慢下来》焦虑所指,皆在对前世诸多美好的回恋,对今世社会问题的忧患,而这些问题却既含社会性,又具时代性。当然,我们毋庸置疑,时代进步所置换的物质财富,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怀疑,以牺牲文明生态为代价的置换似乎太昂贵了。没了文明之规,一切都在走样,变得恍惚、模糊和迷糊。现代化、高科技、大都市、快物流之宏观霓虹让人炫目;政府要的是GDP,官员谋的是政绩,百姓求的是实惠之微观生存使社会更趋物化。这一切所系,无论庙堂还是坊间,官人还是俗人,大思维还是小九九,其目标终极都指向了一个词——“财富积累”。于是,拜金潮涨,文明潮退,一幅穷尽资源换资本、透支后代富前代之攫取贪婪,欲壑难填的畸形社会败象昭然浮世。人们在惊喜与恐慌、富裕与贫困、满足与失去、竞争与蚕食、真言与假语、压抑与无奈等等的狂颠中,模糊了清澈的原样,遮蔽了原本的善良,消失了以往的静气,在欲望快车循驶的高速环道上烦躁着,疲惫着……问题的复杂岂止如此,这远非一介诗人之力所能抑制的。然而白麟的执着正在于此,看在眼里,郁在心里,泻在纸上,生发呼号便将开去:慢下来!慢下来吧!一个记者、一位诗人的天生秉性赫然眼前。

这就是激情诗人的白麟,敏锐记者的白麟,有了焦虑便思考的白麟。

二、有了思考,就有了关爱关爱,是一个温馨的暖词,人性的本然“,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当下社会,诸多国人的肌理中就缺这两个字。因为它被物欲挤压着,被拜金逼仄着,在欲望快车承载中狂奔着、风干着,爱的情、情的暖渐行渐远,彼交换、此交易却愈来愈近。白麟触摸到了,诗中便有了关爱的意味,有了穿越历史寻迹爱的原点的诗学情怀。《附庸风雅》篇乐感富足、构架缜密、情感流畅,在诠释着周族先人们质朴不伪、何以关爱的人性本然之诸多真谛。这里,笔者首先感到的是白麟诗学理念的狂羁与冲力,敢于新解《诗经》,注我意趣,用他的话讲是“自作多情尝试附庸风雅”①。我以为,这种尝试是可贵的,也符合白麟记者与诗人特有的素性和性情。更重要的是采集《诗经》元素,有着当代作家应有的社会担当,也即田汉先生所说的“给古人古事以亮色”②。《附庸风雅》篇,就是依着诗人这样的“尝试”和“多情”,合着自身的体温,逼真敞亮地、细致入微地与时代对接,静静地梳理着先祖周人们纯真初恋、素性热恋、求真苦恋、淋漓性恋的人性原点,以及在生存空间和生命历程中普泛关爱的至性温暖。

关爱作为情感范畴,有着多维的层次分野,爱情可谓情中上品,这是诗人的认知:“是啊,世间唯有爱情/能让天地混沌初开。”你看“鸟翅在河面清粼粼的格子里/试探着填写一首/打动人心的情诗”,你听“‘关关’之声/已分不清是鸟语水音/而叶下袅娜着的/可是淑女窈窕的倒影/竟轻歌曼舞地害起羞来”。(《关雎》篇)恬静神秘,桃红般的羞涩,诗人笔下活脱出一幅水鸟相声、男女求欢的原生乐歌图。这里没有现代人示爱的了当与直接、世俗与索取,显然是诗人在参透古今情爱后的当下价值的比对。歌谣文理,随时推移,白麟要寻找的正是那些远去的“怀想”、纯真的“老电影”,要揭示的正是关爱的原点,要观察的是原点的元素,接近情爱形态的真相。如爱在简单“:不要玫瑰那么矜持/不要百合那么高雅/只一身红妆/就敢让乍暖还寒的风冷裱一生。”(《桃夭》篇)爱在快乐“:田家少闲月/在牛铃叮当的乡野/这些红妆素裹的农家女/忙里偷闲学女红捉迷藏打水仗/欢笑闹得山响”,她们“最不缺的就是笑声”。(《苡》篇)爱在贵气“:我就是那头温和的麟/诚实的麟/我只想用原野的情怀/收留一个女子最初的娇媚/我不想用卑鄙的行径占有你/我要用这种崇高的方式爱你。”(《麟之趾》篇)爱在理解:“不要嘲弄她的轻浮/不要嫉妒她的奢华/不要用旁人的眼光挑剔她/就当她是你的姐妹 让她好好享用这一刻/一生只此一次的炫耀吧/百车迎迓/怎能比得上一个女子的痴情。”(《鹊巢》篇)爱在守望“:相爱却不能厮守/生生看着心上人远走高飞/哪能比这生死离别/更让人揪心/送一程再送一程/泪的尽头/把单薄的身影/披在暮色苍茫的路口。”(《燕燕》篇)以及爱在担当的《击鼓》篇等等,可谓各性情各形态的多维情感表现原点。

回恋古之醇厚的爱、参透今之败絮的情,白麟的苦心,诗人的情怀已尽显。呈现如此丰富的情感样态,蕴含着现代爱情理念的深层阐述,即婚姻爱情岂止是人类生命的重要延续,更是情感寄托、精神世界的寓居地。当人们面对任何抉择,显示出果敢与决断的自如驾驭时,而情感却往往并非如此。这就有了天下之难莫过于情难、天下之苦莫过于情苦的种种情感范例。而我们需要的是关爱的放阔、诚信的固化、心灵的素净,任何偏执和虚伪都会妨害这特有的精神物种之花的绽放。朋友,当你读着如此清新轻快、鲜活动感而又意趣飞扬的爱情新诗经时,你的心稳了么、你的情厚了么、你的燥淡了么、你的欲寡了么、你的爱博了么、你的神定了么?

三、有了关爱,即有了念想焦虑、思考、关爱、念想,固然是人类情感发展中生理和心理之逻辑必然,而唯有念想是其要,因为这是良心、良知的证明。列宁说得好,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因此,十五年来诗人虽显贵于都市繁华,却不失太白乡情,仍旧有“吃着城市鼓胀的狼奶却依然留恋乡村的母乳”的感觉,甚至“走过很多地方,可心思总萦绕在这片父母之邦,不经意间南望秦岭,就会看到父亲从不曾远去的身影,我知道,弯弯山道连着我此生无法挣脱的脐带”(《诗人的城市》)。念想之浓厚,这就是白麟良心、良知的可贵,由此赢得了诗的内质之贵气。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界定,白麟的诗与当下那些游离生活的缺钙诗、涉奇弄险的招摇诗、自话自说的病态诗、豪情恣肆的贵族诗有质的分野。它是生活的、情感的、念想的,因而也是温馨的、温暖的。《依依乡情》篇、《至亲至爱》篇、《山水行吟》篇完成了作者对乡情、亲情、地域情眷念的心理抒写,从情感表达层次上看,作为诗人则是一种母题记忆式的情感还原和还愿。即本乡故土情感还原和他乡山水情感还愿。还原,即情感回家;还愿,即情感出游。

白麟入住都市许多年,其乡里情结和童趣记忆丝毫未被都市尘埃所污染。在他的笔下,乡间仍是那样的宁静、祥和、善美、至趣,那万物花草、五谷庄稼、山溪沟壑是那样的生气溢洋、芳香宜人:“蜜蜂,一张翅/一万座山都振翅欲飞/槐花又香又白/是老银匠摊开的银箔吧/针脚细发的黄花雨/终于让春风回心转意/让素妆的乡村/一下子浪漫起来。”(《春天鸣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套用什么朦胧、意识流、荒诞、后现代之类的装潢技法使其“贵族化”,而是紧贴诗之本体拟人、象征、比喻、借代的质朴修辞手法,使其达到了内容的质朴与写作手法简约的完美相应。这是当下文学创作回归本体的重要话题。

情感回家,诗人在乡风中行吟,最为感念的是故乡的人:“周围都是花草亲昵的手语/万木葱茏皆乡亲呐”,于是,“绿风总托着我这个游子/一遍遍触摸双亲的眼神/四面八方传来跌宕的回声/唤我,常回故里”③。在乡人、亲人的诗里,看得出,白麟最动情的是《怀念父亲》《雪潇秦岭》和《手的怀念》,这也是笔者最不释手的诗。念到深处,感到痛处,情感的共鸣簌然泪下。他的父、我的父、人间的父,我的母、你的母、天下的母,几多“大事化小/甚至病倒都不肯传话给我/怕儿分心怕耽误了公家的事/怕耽误了儿的前程”的朴素而又伟大的心!爱之深、念之切。诗是情感的,是个体的。这些来自白麟内心深处情感还原的诗篇,且不说读来感人肺腑,使人涌动,就其写作策略看,是在努力做到“完美的体形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的表现”④的诗学效果。

在第二层面情感还愿的诗中,诗人尽情放逐着一个记者走多识广的情感认知。一路感知、一路放逐,东西南北,行吟所及皆在诗人的文化审美视野中:“麦积山,含满旷世的爱情/阳关,披着残阳/悲壮地杵在风口/敦煌的月亮/哼着儿时的母语/青海湖畔。”在诗人眼中西部文化的具象是粗旷而浑厚的。而“风吹西海固/却吹硬了骨头/多么硬气的名字”,更显示了塞北文化的古朴与苍凉。“中秋登泰山/安详静谧圆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看壮丽河山/血管就跟着一寸寸热起来”,丰盈与隽永是东部文化的个性。南疆却有着“苗家妹子唱酒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水底透红的桃花鱼”之漓江、苗寨南国文化的独有风情。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敞亮的,胸怀是放阔的,由情感回家到情感出游,由故乡到他乡,唱响了一位博爱诗者的情感追魂曲。

四、有了念想,多了份忧患忧患,是民族文学的底色,是文化人文化品质的应有和必须。唯其如此,你的思想才有了深邃,你的心里会涌动温情,你的笔下能倾泻出“长太兮,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患诗句。你才能身处物欲社会,廓清富家烧钱酒肉臭、弱势群体仅生存的两极现状图。白麟诗歌就有着这样的关注弱势的情感涌动,注目民生维艰的几多忧愁,而作为一介歌者的他又何为?能何为?《边缘地带》篇就透视了诗人为此感叹、哀伤、痛楚以及不平的忧愤无奈和无助。边缘地带的穷人,虽然被一些文化良知者称为“城市的美容师”,然而由于户籍弊制判定了他们政治地位低下、经济待遇弱寡的社会现实,进而被隔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地带。正如贾平凹《高兴》中五福痛言“狗日的城不要咱”一样。《边缘地带》篇就聚焦了这样一群弱势者,倾满着诗人忧愤深广的情怀,笔触所及使人凄然又敬然。泥瓦匠像“秕谷”,“在破旧的脚手架下/晒焦的脸让汗一浇黑红黑红/就像快化的铁淬火/啦一声/就得脱层皮/一身臭汗一张打呼的板床/就是一天的身价”。而千间广厦、万家灯火不是他们的栖身地。扫把军“看不见谁的眼睛/只有一个个身影钟摆似的/让手中的扫把变成时针/都是些下贱可怜的中老年/不过欺辱、殴打环卫工的新闻/到常在媒体披露/何必拿他们撒气不当人/阎王爷不嫌鬼瘦/有本事欺负市长大款去。”诗人显然愤怒了,字里情感也尖刻了许多。在这里,作为记者的白麟,以其特有的敏锐游走城市、搜罗万象,不仅聚焦着都市诸多边缘人的创伤,更给予了其人格的尊敬和尊严的肯定。同时诗人也揭示了城市欲望快车对人精神的创伤和扭曲。欲望动车也在扩张着:“发育的城市/消融的冰川/以及迅速灭绝的物种。”诗人忧虑:“听说还要提速/我担心到时人像飞一样/变成太空种子/或是地球复仇的子弹/不少人也成了大棚植物/不经风寒/心就长不实/多像这空心的城市。”忧患中有思辨,思辨中有痛楚,痛楚中更见出诗人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这就是典型的“诗言志”“文以载道”从文古训在白麟诗中的再现。

诗者,思也。生活多一位诗者,便有了怡人的气象;社会多一位思者,便有了行进的风帆。白麟说:“以后再写诗、出诗集的概率越来越少,但我从内心还是保持着期待。”我以为这正是一个诗者、思者的可贵,在保持期待中,去进一步思考诗情何以掩藏于内而巧泻;诗体如何节节缜密、句句扣环、字字浓缩而忌散疏;诗志、文道又怎样更好地蕴含和彰显。那么,有了这种思的思考、技的提升,即使不著文字,其心底之诗情、诗性、诗思、诗品也足以宜人醉己。只要心中有“诗”,一切如镜。你以为呢?

①③白麟:《慢下来》,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第79页。

②田汉:《田汉杂谈观察生活和戏剧技巧》,《剧本》1959年第7期。

④徐志摩:《徐志摩诗文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

作者:冯肖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陕西文学研究。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诗人情感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人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