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评析

2014-07-19石晓静阳泉工程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
关键词:爱米丽福克纳玫瑰花

⊙石晓静[阳泉工程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评析

⊙石晓静[阳泉工程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现代派作家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本文从美国南方文化历史、福克纳小说作品特点、写作手法、历史变迁时期的矛盾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剖析,阐明爱米丽爱情悲剧、人生悲剧的全过程,旨在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福克纳作品和爱米丽这一人物。

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爱米丽人物特点

一、福克纳小说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威廉·福克纳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形成一个以南方家乡为背景、以几个家族的兴亡历史为主线的小说体系,这就是美国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所提出来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以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南方社会作为时代背景、以约克纳帕塌法县作为地理背景,讲述那里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由这个点来散射福克纳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历史、及精神状态的思考,这也是“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实质所在。

福克纳的作品用生动的笔触精准地描述着美国南方深刻的社会矛盾,同情下层劳动者的苦难境遇;但也有对现状极度不满后对变态心理和精神恐惧症的一些描写。他有意加入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因素,夸大地再现生活,并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采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这种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后世的美国文坛影响极大。福克纳的“世系”包括十五部长篇及几十个短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南部从殖民拓展时期一直到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彻底被个人主义所取代的故事,从这组浩瀚的南方史诗中,读者能清晰地捋清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与美国南方二百年历史的紧密联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下简称《纪》)也是这套“世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读福克纳的这一短篇作品,不仅能领略他高超的写作技法、了解作品深刻的内容指向,而且可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二、福克纳小说手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福克纳精于长篇小说创作,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等,意识流手法运用娴熟,逐渐形成了意象迭变、繁复多元的写作风格。而《纪》这部短篇小说则展现了福克纳的另一特点:凝练、精准、清晰直接而又不失神秘,略带忧伤。这位公认的文体大师,始终追求写作技巧方面的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集大家之长为我所用,独辟蹊径的表现手法,铸成一家之风格。

在本篇中他运用了“时序颠倒”“哥特式”“象征、比喻”等写作手法。下文将对这些方面分别进行评析。

几乎在福克纳所有的作品中,他对时间概念的处理都是独具匠心。他习惯借用颠倒时序的手法,让读者产生“连续现在”的感觉,将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揉为一体,错综纠葛,仿佛是在同时发生。小说中的万事都是现在时的部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被福克纳娴熟运用,就说本篇这种颠倒时序的手法,虽与常见的意识流写法有别,但也是依据人类思维、记忆、回顾的特点运用的,是福克纳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创意性的发展。在短篇《纪》中,福克纳在十几处提到了或具体的、或晦涩的时间,许多人试图将这些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便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但都是徒劳的。英语中有十几种时态,人们在日常的言辞、行文,都需用恰当的时态来表情达意。一般现在时,主要是用来表达现在经常发生的事情、事实或客观真理。而福克纳打破这种根本意义上的时间观念,将诸多往事置于“连续现在”的场景中,好似一切都是发生在当下的事,读者对这诸多“事实”,很容易接受,从而使故事更可信。这种时序颠倒的写作方法也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回转,持续引起读者的兴致及不断的思考,在写作上,很有借鉴价值。

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暗示福克纳创作时怎样的深意呢?其中是否有什么他故意深藏秘而不宣的隐衷呢?也许,揭示这一篇名的象征内涵要比诠释小说内容本身更富有挑战性。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虚幻无着的篇名和读者头脑中固有的小说概念有着对立。这种自我颠覆的方式,使小说更像对一位已故人物做传记;或者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为之,只有这种缺失,才能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透过这一“破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福克纳对小说人物的偏爱,泄露了他对这个人物深切的怜悯之情。这篇小说犹如是对爱米丽小姐所做的一次满怀敬意的缅怀和充满深情的追忆。

玫瑰是爱情、爱慕和敬仰的表示,而爱米丽这一生,有的是单一与苍白,单单没有鲜花的生气,所以玫瑰是叙述者在影射自己。本文题目和文中的“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灯罩”,也具有象征意义。这朵玫瑰花,是纪念,是怜惜,是追忆,是遗憾,是感叹。

三、福克纳小说的艺术特色

爱米丽这一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周围人眼中的她妩媚、丑陋、怪戾、弃世、残忍,同时又高贵、高傲、高不可攀。福克纳总是用“我们”“我们全镇”这样表示集体的群体人的眼光去揣测、关注爱米丽的言论、行动、生活、爱情。“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这是全镇沿袭下来的对她的一种义务。”“她就这样度过了一代又一代——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这些描写说明爱米丽的乡邻同她的关系复杂、微妙而又紧张,更重要的是它们说明这是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福克纳工于发掘人的内心活动,最擅长且成为他有别于其他作家艺术特色的还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绘描。他喜欢通过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体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他根据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对“人”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作品中经常可以找到现代人和现代生活复杂性的痕迹。爱米丽桀骜不驯,自负执拗,非常独立;面对厄运,拼死抗争。荷默·伯隆活着时想甩掉她,她却选择宁可置他于死地,也要永远占有他。这种心态更具复杂性、矛盾性,更发人深思。爱米丽无疑是福克纳成功塑造的一位复杂矛盾于一体的现代人的典型形象。

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业化发展飞快,南方贵族庄园主阶级日暮途穷。该短篇面世于1930年。众所周知,1929年,美国空前的经济危机,像一次强烈的大地震,波及了整个西方世界,对美国的社会制度、人文传统及对人的心理冲击都是极其巨大的。在大萧条的影响尚未完全逝去的形势下,福克纳以南北战争后南方的一个小镇为背景,创作了《纪》这一短篇,让人们不禁将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发展大环境同南方衰落的历史联系起来,产生多方面的思考。

在历史的大变革时期,以爱米丽为代表的南方贵族庄园主阶级,留恋昔日乡绅贵族的生活方式,但面对落寞的命运,不甘心,极力想扼守维系这种生活的社会道德体系及价值观。如围绕纳税问题,爱米丽同镇当局发生了冲突:“你们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将近十年了);“我在杰弗生无税可纳。托比!”但时光已流转到第二代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她仍恪守原有的教条,拒不缴税;父亲死后,她拒绝安葬尸体,告诉人们,她父亲并未死,并长期伴尸度日。这些都说明了她维护旧秩序的冥顽心态。她固守着格里尔生家族的传统与气质,与福克纳的同类小说中的同类人物(如《沙多里斯》中的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塞德潘)一样,是旧传统旧道德的继承者;同时,她不顾一切追求爱情,这与传统的沙多里斯们不同,却与另一类具有现代反抗气质的人物(如《没有被征服的》里的斯诺普斯、《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等)相似,是旧传统旧道德的背弃者。性格的多面与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改变在爱米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邻里们对爱米丽的看法,随着爱米丽的生活命运的变化也在不断改变着,如上文所析,也十分矛盾,人们对她恨不起,亦爱不深。但她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也是对当时贵族家庭同邻里关系的一种客观写照。爱米丽正是这种历史交替时代的南方人的代表,在她身上渗透了福克纳的强烈感情。福克纳借助爱米丽这个带有时代特点的悲哀与痛楚的人物,折射出南方曾经经历的剧变与痛苦,为那个已逝的南方社会唱出了一曲挽歌。同时,他又通过这个将生与死(精神之死)汇聚一身的爱米丽,表现了南方人的精神衰竭,嘲讽旧秩序旧观念的迂腐与危害。

福克纳塑造了爱米丽这个同为旧道德的承继者和背弃者、有着复杂的矛盾心态的典型形象,表达了自己以及同时代人所体验到的共同的情感:无奈、痛苦、不安和怀疑。他嘲讽爱米丽的孤傲、怪戾、乖张、执拗,也同情爱米丽没有爱情、没有幸福的悲惨结局。因此,他为渴望爱情渴望幸福渴望过上正常生活、拼死争一个“人”的资格的爱米丽献上了一朵玫瑰。《纪》在展现南方旧秩序的崩溃和新制度建立的全过程的同时,也为南方的衰败谱写了一曲挽歌,从这一点来看,小说作为“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组成部分,正体现了福克纳的创作思想和格调。

[1]向天曼,刘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艾米丽的哥特式特质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2]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象征手法赏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3]姜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另一种解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4]郝转萍.《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哥特式手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5]陈伟平.爱米丽的爱情悲剧辨析——论福克纳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22(01).

作者:石晓静,硕士,阳泉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教育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爱米丽福克纳玫瑰花
玫瑰花
没见到他
玫瑰花盛开
威廉·福克纳的《熊》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
十字路口的玫瑰花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神话——《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荷默之死”的盲点追踪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