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2014-07-19杜芸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太原030012
⊙杜芸[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太原030012]
《宠儿》中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杜芸[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太原030012]
从古至今,每当谈到女性的地位,不得不说其中的历史大有研究价值。作为美国黑人女性著名的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以传统的鬼魂故事的独特创作方式阐释了一种独具历史色彩的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这种独特的历史观有着美国黑人文学和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双重背景。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宠儿代表着美国黑人女性历史,但是整体故事中三代不同的女性对待宠儿的态度则说明着三种典型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历史观。
美国黑人女性女性主义种族女性意识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是欧美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文学产物,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女性特有的表达方式,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历史上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其中最出名的作品《宠儿》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小说《宠儿》深深根植于非裔文化传统和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及经历,并且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揭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妇女的复杂精神世界,积极建构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
一、女性主义的定义
同样是作为黑人女性主义的作家,莫里森在《宠儿》这部作品中塑造的是在遭受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女性奋力抵抗的故事,也折射出美国残酷的现实。
二、不同角度探讨《宠儿》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为一名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从自身的独特的角度思考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历史和现实,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意识到过去与现在的密不可分。她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黑人过去的经历,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宠儿》就是这样一部基于真实历史故事关于描写女性主义意识的小说,通过塑造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力求唤醒人们的女性主义意识。其中,整个故事试图通过丹芙成功平息宠儿的鬼魂和解救塞丝的精神这一情节,作者明确地表达了她自己的历史观,那就是既要记住悲惨的过去,又不能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而要团结众人的力量,勇敢地面向未来。
三、女性主义绝望中逃生
莫里森在《宠儿》中对女性主义的执着探索和追求让许多人动容,这也与她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由于莫里森自己就出身于一个黑人家庭,她的家庭教育就是敢于和一切的不平等做斗争,在亲眼看到许多黑人妇女在美国奴隶制的迫害下,深刻地意识到种族歧视是阻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奴隶制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美国社会曾经一度动荡,人们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说里面,作者不断地呐喊女性主义意识,提醒女性要多为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希望现实世界的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女性的现状,帮助女性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使得女性同胞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但是这种女性意识不应当只是嘴上说说,应当深深地根植于黑人的文化传统里,这就需要所有的美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人都要觉醒,更多地关注女性主义,保护女性主义,不要打压它。最终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使所有黑人都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实现最终的人性解放。
四、黑人女性主义运动及其对美国女性主义的影响
自奴隶制时代起,美国黑人妇女就一直处在美国社会阶梯的最底层。她们忍受着来自白人男性、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的重重压迫,生活得苦不堪言,正因为如此,美国的黑人妇女对社会现实和自身的社会处境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并且内心非常希望可以摆脱这种处境和生活。在美国的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两次女权主义运动,其中最著名同时影响最为深刻的当属于第二次。为抵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解放运动中的性别歧视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种族歧视,美国黑人妇女以及支持女性主义的人们一同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女权运动。最终女权主义运动的成功大大地改变了黑人女性的地位,承继历代黑人妇女女权主义传统和种族平等观念的进步黑人女性在美国各地掀起了黑人女权主义的浪潮。
黑人女权主义的产生不仅使黑人女性第一次以独立的社会身份登上政治舞台,为黑人女性开辟了通往种族和性别平等的新途径,也使学术界能够从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审视种族和女性,了解其因族裔、性别、阶级、性取向等不同而产生的多元化身份和需求。整本著作中所现的一切关于黑人的不幸生活和不堪回首的过去都是对美国奴隶制的讨伐,其中奴隶制的血腥、暴力和杀戮都足以让整个世界去正视它,以防止悲剧的再次出现。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女性投票权、较为平等的工资、提出离婚的主动权与“无过失离婚”的出现、安全堕胎与结扎的权利、获得大学教育的权利等。这对现在当代女性的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评判也逐渐兴起,其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的,女性主义批评是第二次妇女运动之后带来的另一结果。面对世界各种对女性不公平的现象,非常需要一个平台展现,由此女性主义批评的思想应运而生,也就自然产生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走过了很多年的历程,有人认为“女性主义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
《宠儿》表现的是在奴隶制度的压迫下,女性被剥夺了作为女儿、母亲或者是妻子的身份,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歧视,不管是种族歧视还是性别歧视。虽然遭遇不幸,但是女性还是非常坚强地为自己反抗,关注自身的社会地位,努力追求平等,追求幸福的生活。如今,女性的地位相比之前大大提高,虽然这一切的代价太过沉重,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让女性主义意识深入到世界各国每一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女性心中。
[2]李忠霞《.宠儿》的象征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修树新.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J].学术交流,2003(12).
作者:杜芸,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