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列WEBQUEST的课程设计研究

2014-07-18罗成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3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系列WEBQUEST的课程设计研究——以《计算机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课为例

罗成裕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湛江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 WebQuest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由概述、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部分组成。将它引入课堂教学,使以教师为主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将体现为“主体—主导”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根据《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可从教材中选取 “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CNKI数据库的使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使用”、“专利文献的检索”、“标准文献的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实践”、“毕业论文的写作”等7个WebQuest探究主题,利用7周时间开展WebQuest教学。每个WebQuest主题的任务设置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WEBQUEST的基础上,利用ASP语言编写,建立可动态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系列WebQuest专题网站,同时开发出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网络终端可以访问的移动版网站。

关键词:系列;WEBQUEST;网络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3-3021-04

Study Design Courses Based on WEBQUEST

LUO Cheng-yu

(Basic Education College of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Education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37, China)

Abstract: WebQuest is a student-centered network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task, process,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conclusion of six parts. It will be appli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 change the monotonous, will be "subject — the domin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mode.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can be in the textbook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trieval method", "the use of CNKI databa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database usage", "patent document retrieval", "standard document retrieval", "comput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actice", "writing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7 WebQuest on the theme, to carry out WebQuest teaching by 7 weeks.Each WebQuest theme of the task set to "Theory — Practice" principl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WebQuest, using ASP language, a 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course series WebQuest website, also developed the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IPAD mobile network terminal can access the mobile version web site.

Key words: series; WebQuest; network curriculum; design

1 概述

当前各个国家都把信息科技建设上升级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还明确指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6]教育部2012年3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现代化公民。[7]

但是由于网络学习资源更为丰富,信息化、公开化、多样化的网络教学将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新趋向,因此网络教学的重点也将会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树立非正式学习,探究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向发展。[8]

但是,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将制约了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需要,对于未来的教师来说,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决定着其能否胜任现代课程教学。[12]因此,设计《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系列WebQuest,并以专题网站形式发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endprint

2 WEBQUEST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2.1 WEBQUEST教学的实质

以WebQuest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去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过程是以概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索、推敲、反思及验证的互动过程,促使学生朝更高的思维发展。基于系列WebQuest的《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网络教学应具有如下性质:

1) 它是以明确的任务的促使学生去解决一个需要探究的学习问题的。

2) 它有利于学生发现、分析学习问题,通过学习的合成,去判断、解决和创新,逐步引导学生向高层次思维的构建。

3) 它是一个很好的WEB网站,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全部网络教学的核心。

4) 它不是一个研究报告。

5) 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上网经验,而是逐步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训练。

2.2 WEBQUEST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网络教学模式

当前传统的网络教学可能只是将知识搬到投影机上,将教材转化成PPT课件,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 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WEBQUEST教学体现引导学生主动知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建构他自己的概念体系,这样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笔者认为WEBQUEST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网络教学模式,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2) 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3) 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4) 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5) 经由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2.3 WEBQUEST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某一门课程的学习

从WEBQUEST的构成要素可以看,概述(Introduction)是对教学情境进行介绍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背景材料,鼓励学生唤醒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解决新的学习问题做准备。任务(Task)是WebQuest的核心内容,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确定学生可能完成并且能引起学生有兴趣去解决的任务。过程(Process)是探索过程是对完成任务的安排和引导,为学习者探究学习提供每一个步骤。资源(Resources)是WebQuest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资源,主要是网站连结或其他资源的列表,尽量将信息资源连接到WebQuest中,资源是问题探究的工具。评价(Evaluation)是描述达成任务的要求和评价方式。评价是开放的,可用来对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结果和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结论(Conclusion)是说明完成本次探究学习的意义,并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趋势,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新的方向。

从上述分析WEBQUEST实质、构成要素,对比它与传统网络教学,笔者认为WEBQUEST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更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树立非正式学习,探究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3 WEBQUST的设计更具目的性

3.1 系列WEBQUST探究主题的选取

系列WEBQUEST探究应体现该门课程教材的全部内容。本研究所采用的教材是吕润桃、覃国萍编制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其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知识、Internet信息资源及其检索、中文数据库资源检索与利用、其他科技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英文数据库资源检索与利用、科技论文写作及其检索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从信息、信息检索方法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原理、计算机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和信息的加工与整理入手进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介绍常用的检索工具与策略。

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检索的策略、数据库信息资源的使用、应用文献资源的检索、检索的训练与检索这五个单元选取教学内容,选取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CNKI数据库的使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使用、专利文献的检索、标准文献的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等7个探究主题。

3.2 WEBQUEST探究任务的确定

每一个WebQuest探究主题的任务设计均依据“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如下表1所示,每一个探究主题设计有2~3个任务,一般任务1是完成解决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策略问题,任务2、3是任务1的活化和应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表1 《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系列WebQuest的探究学习任务表

[探究主题\&探究任务\&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1.通过课本阅读,了解信息检索及信息检索的常用途径、工具与技巧,总结信息检索的高效方法。

2.检索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发表(尽量可能查找到全部)的所有论文。\&CNKI数据库的使用

\&1.利用CNKI数据库搜索引擎查询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章,不少于10篇。

2.从查到的期刊论文中任选一篇,指出文献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文章来源、分类、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使用\&1.安装金山词霸软件。

2.利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搜索引擎查询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章,不少于10篇。

3.从查到的期刊论文中任选一篇,指出文献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文章来源、分类、摘要、关键词等信息。\&专利文献的检索\&1.了解办理专利申请的程序、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和办理专利申请的相关手续。endprint

2.查询地址为我院(湛江师范学院)的专利发明情况。\&标准文献的检索\&1.通过相关网站,查询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

2.利用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检索有关“信息检索”的标准,并指出所查出标准文献的类型。\&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实践\&1.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检索与自己所选毕业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少于10篇/本,字数为3000字以上的期刊论文或专著。

2.通过其它免费网络资源检索与自己所选毕业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少于5篇/本,字数为3000字以上的期刊论文或专著。\&毕业论文的写作\&1.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检索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分类保存。

2.检索毕业论文的标准和格式,可从检索到的毕业论文中选择一篇较为标准的进行参考分析。\&]

4 WEB网站的设计应适合实际的教学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简便、整洁出发设计各页面,并实现满足学生学习的各项功能。

4.1 版面布局设计

从可用性(Usability)与实用性(Utility)两个角度进行考虑,按照网站架设的流程,规划网站架构和设计网页版式。以简单、明确为原则来进行版面设计,以促进学习者认知模型的建立为目的来进行网站内容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如下:

1) 以“简单”为原则,符合使用需求,实现明显化、简单化。

2) 坚持版面设计一致性,色调柔和,字体一致。

3) 有丰富的资源连接。

4) 适用性。

5) 可动态管理,实时监控性。

如下图1,所设计的主页除一些LOGO和文字为静态网页内容外,其他公告栏、WEBQUEST教案栏、讨论区的内容都可动态管理。这样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网站管理。

图1 主页版面布局图

4.2 开发工具、数据库的创建与连接

1) 开发工具

采用方便地使用动态HTML功能,同时可实时预览的Dreamweaver MX 2004中文版本来设计动态,借助其编码、设计和其他特性共同合作的界面来开发出Web网站的。

2) 数据库的创建与连接

1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网站设计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注重了数据源的设计、系统各页面与数据表之间关系的设计, 以保证在应用数据表时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在dbfiles文件夹中创建一个ACCESS数据库,命名为zjecxxzx.asp,建立数据连接文件,命名为connection.asp。

2数据表的设计

所设计的数据表有管理员列表、文章列表、讨论专区文章列表、讨论专区上传附件列表、访问权限列表、模块列表、文章上传列表、讨论专区注册用户列表、访问数据列表、访问数统计表。

4.3 移动学习版式的设计

1) 移动版本主页的版式

如下图2,移动版页面宽为250像素,分别为最新公告、WebQuest主题连接和讨论专区,讨论专区的设计只局限于显示部分和讨论部分。

图2 移动版本主页图 图3 移动版本文章的版式图

2) 移动版文章显示的版式

如上图3,移动版本的显示模块采用“上下”两个层次构成,上层为文章的题目,下层为文章的内容。

5 结论

经过初步教学实践,研究发现WebQuest融入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提出的系列WebQuest的设计流程,能快速勾画出教材轮廓,有助于发展其它课程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探究任务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WEB网页版和移动版相结合的网站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奚晓霞,罗会棣.基于WebQuest的建构一探究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2):41-43.

[3] 朱晓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62-65.

[4] 杨晓萍.“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网络课程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s1):240-243.

[5]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EB/OL].[1995-04-08].http://dictionary.reference.com/browse/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08].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21119_940452.shtml.

[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8] 公维余.WebQuest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42-43.

[9] 蔡炼.WebQuest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9):2467-2468.

[10] Bright Hub Education Writer. What is a Webquest? A Teacher's Guide to Using Webquests in school[EB/OL].[2012-11-29].http:// www.brighthubeducation.com/teaching-methods-tips/70489-using-webquests-in-the-classroom/

[11] 贾文华.师范学院大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35-38.

[12] 焦道利.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7(8):35-38.

[13] Bernie Dodge.Researeh About WebQuests[EB/OL].[2007-4-20].http://webquest.org/index一resourees.php.

[14] What is a WebQuest? [EB/OL].http://webquest.org/index.php.

[15] 刘卫青.多样情境快乐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J].信息技术教育,2004(5):42-43.

[16]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17] 脚手架-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27.htm.

[18] 张小侠.WebQuest 中的脚手架策略对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支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12):235-236.

[19] 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2):11-13.

[20] 党春.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3):124-126.

[21] 刘贵富,龚旭,赵旭.《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立[J].现代情报,2001(1):43-44.

[22] 孙红红,江葆红,李璐.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49-51.

[23] 贾红英.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05,23(8):1175-1178.

[24] 柴小燕,温逸娴.浅析网络学习效果之影响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58-59.

[25] 赵晓声,王益哲.绩效技术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2-57.

[26] 张豪锋,李海龙.网络学习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6-259.

[27] 赵蔚,张赛男,裴晓杰.动机 过程 效果 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53-58.

[28] 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4(6):11-15.

[29]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30] 吕润桃,覃国萍.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1] 迪克 凯里著,汪琼 译. 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2] 张增全.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EB/OL].[2002-9-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3] 沈涓.我做Webquest的体会[EB/OL].[2002-5-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4] 孔凡德.WebQuest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2(3):8-9.endprint

[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8] 公维余.WebQuest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42-43.

[9] 蔡炼.WebQuest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9):2467-2468.

[10] Bright Hub Education Writer. What is a Webquest? A Teacher's Guide to Using Webquests in school[EB/OL].[2012-11-29].http:// www.brighthubeducation.com/teaching-methods-tips/70489-using-webquests-in-the-classroom/

[11] 贾文华.师范学院大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35-38.

[12] 焦道利.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7(8):35-38.

[13] Bernie Dodge.Researeh About WebQuests[EB/OL].[2007-4-20].http://webquest.org/index一resourees.php.

[14] What is a WebQuest? [EB/OL].http://webquest.org/index.php.

[15] 刘卫青.多样情境快乐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J].信息技术教育,2004(5):42-43.

[16]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17] 脚手架-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27.htm.

[18] 张小侠.WebQuest 中的脚手架策略对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支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12):235-236.

[19] 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2):11-13.

[20] 党春.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3):124-126.

[21] 刘贵富,龚旭,赵旭.《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立[J].现代情报,2001(1):43-44.

[22] 孙红红,江葆红,李璐.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49-51.

[23] 贾红英.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05,23(8):1175-1178.

[24] 柴小燕,温逸娴.浅析网络学习效果之影响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58-59.

[25] 赵晓声,王益哲.绩效技术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2-57.

[26] 张豪锋,李海龙.网络学习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6-259.

[27] 赵蔚,张赛男,裴晓杰.动机 过程 效果 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53-58.

[28] 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4(6):11-15.

[29]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30] 吕润桃,覃国萍.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1] 迪克 凯里著,汪琼 译. 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2] 张增全.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EB/OL].[2002-9-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3] 沈涓.我做Webquest的体会[EB/OL].[2002-5-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4] 孔凡德.WebQuest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2(3):8-9.endprint

[7]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8] 公维余.WebQuest教学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42-43.

[9] 蔡炼.WebQuest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9):2467-2468.

[10] Bright Hub Education Writer. What is a Webquest? A Teacher's Guide to Using Webquests in school[EB/OL].[2012-11-29].http:// www.brighthubeducation.com/teaching-methods-tips/70489-using-webquests-in-the-classroom/

[11] 贾文华.师范学院大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35-38.

[12] 焦道利.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7(8):35-38.

[13] Bernie Dodge.Researeh About WebQuests[EB/OL].[2007-4-20].http://webquest.org/index一resourees.php.

[14] What is a WebQuest? [EB/OL].http://webquest.org/index.php.

[15] 刘卫青.多样情境快乐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J].信息技术教育,2004(5):42-43.

[16]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17] 脚手架-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27.htm.

[18] 张小侠.WebQuest 中的脚手架策略对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支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12):235-236.

[19] 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2):11-13.

[20] 党春.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河西学院学报,2003,19(3):124-126.

[21] 刘贵富,龚旭,赵旭.《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立[J].现代情报,2001(1):43-44.

[22] 孙红红,江葆红,李璐.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49-51.

[23] 贾红英.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情报科学,2005,23(8):1175-1178.

[24] 柴小燕,温逸娴.浅析网络学习效果之影响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58-59.

[25] 赵晓声,王益哲.绩效技术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2-57.

[26] 张豪锋,李海龙.网络学习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56-259.

[27] 赵蔚,张赛男,裴晓杰.动机 过程 效果 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53-58.

[28] 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4(6):11-15.

[29] 施燕华.信息技术课堂情境设计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6(4):38-39.

[30] 吕润桃,覃国萍.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1] 迪克 凯里著,汪琼 译. 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2] 张增全.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EB/OL].[2002-9-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3] 沈涓.我做Webquest的体会[EB/OL].[2002-5-30].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wct.htm.

[34] 孔凡德.WebQuest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2(3):8-9.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云技术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