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2014-07-18李清田
李清田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正是我们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新形式上要做的努力和探索。
一、做“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是小学数学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生活中的数学”是“二期课改”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生活中的数学”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这些内容能积极地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中,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问题解决等活动,为“做数学”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二、做“实践中的数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动手活动是美国科学家总结出的一个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因此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等。例如一年级百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用小圆片摆不同的两位数,并根据老师给出的圆片个数确定所摆的两位数的十位最大摆几,最小摆几,然后才能动手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找出规律,充分体现了动手活动中的“做数学”。又如三年级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和写数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教材的编排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动手活动,所以我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法,把读书、写数放在一起教。在教读数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出整万数,然后通过读数总结出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请学生用“4个0和4个5”写出八位数,要求一个0也不读,能写几个就写几个,这在读数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找不到可行的方法,而这时教师却很容易包办代替。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小组动手活动写一写,并找出写得又快又多的好办法。学生在活动中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而且出现了不是整位数的多位数,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在动手活动中,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他们活动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学生也在操作活动中巩固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做“课题中的数学”,感悟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小课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趣的。这种学习的形式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数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一些数的规律,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专题研究与实践”这一板块中有明确的活动建议:如以小鬼当家为题,尝试根据需要与现有的钱,合理购物以及合理安排做家务的程序,节省时间;用同样规格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木板拼地板。又如在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可以布置这样的小课题:小队组织儿童乐园玩,请你选出几个游玩项目,设计出你最喜欢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共需多少钱?如果你只带20元,可以如何玩?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小课题:教学24时计时法后,设计一位先生到南京出差,到南京办事至少需要8小时,根据老师提供的时刻表,请你为他设计往返的车次。这些小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的,在课堂中很难完成,所以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就是布置长作业。长作业是小课题学习的课外延伸,对它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过程中体验成功。
总之,数学的“知”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与主动的参与而获得是有效的,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形成是成功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