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
2014-07-18陆燕芬
陆燕芬
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幼儿教师的语言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引领幼儿进入知识殿堂的钥匙。它能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正是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所在。
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语言准确、规范,具有标准性
讲普通话已经是全社会的趋势,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幼儿语言的可塑性相当强,成人的一言一语都会被幼儿模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基本功。因为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才能对幼儿产生好的示范效应。为幼儿创建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基础。本班多数是外来幼儿,他们受方言的影响较大,“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卷舌音翘舌音不分是十分常见的;某些孩子的普通话里经常夹杂着方言,本地孩子讲出来的往往也是一口“洋泾帮”话,讲一会儿便会蹦出几句昆山话,听着很别扭。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语言发展,我们两位老师和阿姨在一日活动(来园、游戏、就餐等)的各个环节中都坚持用普通话交流,对幼儿进行良好示范,当孩子普通话不标准时及时纠正,并有目的地与其家长沟通,请家长在家与孩子坚持用普通话交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现在孩子们已经习惯用普通话交流,不要说上课、游戏,甚至课间休息也能听到孩子们用普通话在愉快地交流。
二、语言轻柔、鲜明,具有针对性
1.教师语言要轻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的能力。”幼儿的倾听能力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语言能力,要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的语言交流奠定基础。经常听到教室里传来“你们别再吵啦”、“你们给我安静”这样的话语,当然也包括我,喊的人累,听得人也觉得累。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孩子们的声音甚至比你还高。我们在喊出来的时候显然没有想过用更好的办法解决。一次市百节好课活动中,一老师上的美术课《老博士种树》,让我感触颇深。活动开始时,我只看到老师的嘴在动,却听不清她的声音,必须集中精神才能听清她在说什么。为了听清老师的话,幼儿们全神贯注,两只眼睛紧紧盯住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之所以把声音放得这么轻柔,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注意倾听,能听懂所接受的语言(同伴的、成人的、媒体的),理解对话和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意思。”反思我自己的日常工作,嗓门儿总是很大,就怕孩子们听不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声音越大,孩子们的注意力反而越不集中,或者坚持不到五分钟就开始闹。听这位老师上课很舒服,像是在享受,幼儿自然而然会感兴趣,喜欢听。所以,幼儿教师的语言应该轻柔、优美,让孩子们听来是一种享受。而且,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语言会产生影响,一个嗓门儿大的老师,怎会培养出轻声交谈的幼儿呢?
2.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学会“因人用语”。
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因为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所以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的发展。同因材施教原理一样,要求教师在语言上要“因人用语”,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应不同,如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在语速上应当适当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等。对大班孩子来说,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他们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教师的语言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幼儿必须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人用语,使每个幼儿都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语言简明、精炼,具有逻辑性
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短而精,少用附加成分过多的长句、复杂句,以避免幼儿理解困难。同时,语言精练还要求教师简明扼要地表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少说“废话”。教师的语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口若悬河和侃侃而谈都不是教师追求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七岁儿童最长可以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因此,教师应力求在幼儿注意集中的时间内,用精简的语言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以前在教学中常犯的毛病就是太过啰唆,特别在提问与幼儿回答这个抛接过程中,丢给幼儿的问题不够精简,对于幼儿反馈给我的信息无法很好地引导下去,往往会在一个问题上重复多次,造成教学冗长繁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现在我设计教学活动时,一般都要求自己备详案,努力斟酌上课时要说的话,尽量避免教学中的啰唆。
光简明、精练还不够,语言还须有它的逻辑性。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表述的逻辑性,以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信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语言甜美、形象,富有趣味性
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当更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如果教师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能使幼儿昏昏欲睡;如果像播音员一样说话则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如太过“儿童化”地将吃饭说成“吃饭饭”和“成人化”地将早晨景色描述成“雄鸡报晓”等都不适合。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扮演鸭爸爸时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演绎毒皇后时用恶狠狠的腔调;表现狐狸时用阴洋怪气的语调等,这样形象的表现把幼儿带入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比较顺利且充满活力。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在抓住幼儿特点的基础上,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生活的语言,有效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经常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学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及时运用灵活的语言开展教学。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所以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言为心声”,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美好。
语言是一门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有很多方面等着我们发现、挖掘、领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用心揣摩,多加磨炼,不断搜集专业信息,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真正对幼儿“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