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07-18张金英
张金英
在多年教学中,不少英语教师都发现,大多数英语学困生的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英语成绩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正确定位角色
眼下,社会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老师所处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教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社会对教师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师的角色定位正悄然发生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接受者和吸收者,课程和教学相对独立,教学变得刻板而沉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抄、记,师生之间无互动,学生是被塞饱的,而不是自己在吃,更不用说找食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从不会学到厌学,使教学失去了生命力。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而且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服务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对自己在教学过程扮演的角色做好正确定位。
二、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要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或根据教学内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开启课堂教学,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讨论、思考。例如:在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世界各地庆祝不同重大节日的视频;在学习马克·吐温的戏剧“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可以播放有关电影片段;在学习单词时,可以玩拼字游戏、搞记忆力测试竞赛等。总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可以缓解紧张,提高输入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阅读课、听力课、写作课、语法课等,采用不同方法。现在,多媒体的运用既直观又扩大了课程的容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它。
三、开展“成功教育”
成功是每个学习者追求的学习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与别人交流,体验成功,能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并使他们乐于学习。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是学生考试分数的成功,更是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许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考试成绩不好,再加上教师经常指责,因此他们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反复的失败使他们不愿学英语,更不敢说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有人可能会说,英语教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那么多成功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其实,成功处处都在。学生说对的每个单词、每句话,翻译对的每一个句子,回答对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成功的一次表现。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变埋怨、责怪学生为鼓励和宽容;变对学生的外压式强制教育为内压争取多方面成功的素质教育。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
1.教学目标多层次。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各个水平的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目标过低,不利于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后进生,适当地降低学习目标能为他们创造多一些成功。尽管是低层次的成功,但仍能促使学生乐于配合教师攀登新的学习高峰,从而获得更大成功。比如写一篇英语作文,好的学生可要求写100~120字,中等学生要求写80~100字,而后进生则要求写60~80字即可,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可适当放低,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可能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很多学生可能对传统的“今天你们应该学习……”非常恼火,那么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就鼓励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他们想从课堂中获得的学习结果。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做什么,那么学生不仅能很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甚至能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使他们产生满足感,从而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2.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更多成功机会。
一般说来,初中生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以期获得成功。课堂上,我们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听写比赛、造句比赛、抢答比赛等。比赛的内容要多层次,尽量把相对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每节课都可以评选出若干个“英语之星”,对优胜者给予表扬,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特别是后进生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不断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建立自信心。
四、运用提问艺术
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把兴趣因素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无疑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提问激起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旺盛。
例如我在教学“Under The Sea”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我先问:“What can you find under the sea?”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马上回答:“We can find beautiful coral reefs and fish.”我接着问:“Who is Jacques Cousteau,an inventer or an explorer?”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He is an explorer.”我再问:“As an explorer,what did he do under the sea?”学生开始有不同反应,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浓,为教师导入新知识做好了准备。在新课小结时,我又设计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protect lakes,rivers,seas and oceans?”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在整堂课中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这一系列的提问,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总之,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获取英语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