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艺术
2014-07-18王传慧
王传慧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作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作业 批改艺术
传统数学教学对学生作业大多是“全批全改”。而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后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今后的工作设想进行阐述。
一、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60人计算,则每次要批改120本作业;若每次留3道题,则一次要批改36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则要花4个多小时才能批完。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对一些逻辑推理的证明,大部分学生书写不是太完整,多多少少都需要改动,所以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加上平时一节或一章需要小测验、单元测验,加上班级管理、备课等,忙得团团转。想探索教学改革,思考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根本没有空闲时间。这样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多方面地培养新型人才呢?
2.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不能反映学习效果的真实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但教师经常会发现,某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很高。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不但发挥不了作业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养成坏习惯。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单符号,导致学生只知道哪道题错了,而不知道错在哪里。
所以,数学作业批改方法急需改进。
二、今后批改作业方法的改进
1.随堂批改作业。一堂课结束后,布置一些直接反映基本知识点的简单作业,督促学生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的形成,当堂由教师按座位走下去统一批改,从而既督促学生完成当堂作业,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订正。
2.同桌互批互改作业。布置简单易做的题目,完成后由教师提供答案两人互批,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学习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每四人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作业的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情况由小组长向老师或评判小组及时汇报。最后,教师课后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批或面批。
4.建立作业评判小组。由科代表和几名学生组成作业评判小组,及时做好作业评判交流。其主要职责是:(1)收集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其他学生参考。(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3)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业评判小组及时总结正确解法与纠错,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5.作业分层批阅。平日里总有一些学生,偷奸耍滑,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交作业,因为不知道是谁没交作业,所以要耽误时间调查。或者,即使交了,也“画”得乱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最令教师头痛。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今后在作业批改时可尝试采取分层批阅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设立A、B、C三个数学课代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上交:优秀生的作业为A层,上交给A课代表;中等生的作业为B层,上交给B课代表;学困生的作业为C层,上交给C课代表。教师给每个课代表印发作业名单,便于在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记录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这样做的益处颇多,如学生作业上交层次清楚,更有条理,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上交作业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写好作业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欲望。
(2)随堂批改作业。批改顺序为:C层→B层→A层,作业的下发订正顺序也为:C层→B层→A层。C层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B层作业之前下发,然后批改A层作业,再在批改A层作业之前下发,最后批改A层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下发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困生订正时的抄袭现象。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情绪和精力刚开始作用教学对象时保持高涨,但会随着对象“作业”的优劣而产生变化,而先劣后优的顺序会激发教师的批阅热情,同时也削弱因长时间批阅作业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的方式既符合教师的心理特点,又符合“班大人多”的特点。
总之,作业批改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