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思维让中学美术教学独具韵味

2014-07-18陈晓芬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美育课程标准

陈晓芬

摘 要:随着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与推进,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的美育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基于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现状的认真审视,尝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①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美术的“美育人文性”,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渗透以美育精神,加强美育情操的陶冶,引领学生学会透过美术的感官表象体验历史文化的积淀,用更纯、更美、更善、更真、更加朴质唯美的眼光对欣赏和品味美术作品乃至我们身处的世界。因此,作为奋战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必须进行美育思维训练。

一、积极注入直观化的美育思维,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常在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②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和教学定式做法,摒弃传统“教”教材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转入到“用”教材教的教学轨道上来,纠正传统仅将教学作为课程教学资源的观念,紧贴教学内容,依据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紧抓“课标”而不是紧抓“教材”,充分融入学生身边、校园内外、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创新,进行适当选择、变更、补充与拓展,从而更加有效地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心理反应顺应美术教学规律,积极引领学生开展一些具有独特创造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切实将美术课“活”起来,注入直观化的美育思维,激发他们的知、情、意、行,从而促使学生美术创作思路得以有效开拓,美育思维得以有效激活,并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例如,引领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经历体验,将学生的切身实际生活与美术学习通融起来。比如,在对《一目了然》的标志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将一些著名的商标logo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他们可以帮助身边有开商店的父母朋友设计店标,让学生自觉地将日常所见过的商场设计、商品摆设中渗透的直观化的“美”在他们大脑深层中得到激活。也可以为学校或者班级设计标志,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位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这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体现出生活根基,同时又可以让互助的美育精神得以融入。

二、积极融入优质传统美育思维,让学生在开放性教学中升华品质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积淀着许多至纯、至善、至高人性的优质传统美德,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通、相联、相融。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显得非常必要。其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必须将传统美德教育放在这次改革中的突出地位来抓,广大教师或教学工作者,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紧扣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内容研究,紧贴学生具体实际,打开教学思维,拓展教学模式,将传统美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热情、自主、自觉的心态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把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与内化和美术学习与创作深度融合于一起,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升华自身的美学品质。

通过引领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渗透优质传统美育思维,培育丰富的美育情感,增强他们美术学习的活力。比如,充分利于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学生为所在社区、乡镇、卫生机构、事业单位,乃至企业等题写宣传标语、设计公益漫画、绘制宣传墙画等,还可组织学生到乡下、到农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民风民俗,回归最为朴质的传统美德发源地,捕捉最让人可敬可爱的劳动身影,体验最为真实最为纯朴的“草根”美术,记下独具“农情”画面,培育他们关注社会、关爱民众,从而激荡乡情、萌发最为质朴的传统美育思维。由此,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优质传统美育资源,从而产生富含“当地味”、独具特色味的美育思维,从而培育出更加质朴、更加纯真、更具内涵的美学品质。

三、积极培育敏锐的美育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加深邃的美学视角

曾经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美来自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美育思维来自敏锐的美育视角。因此,对于从事美术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必须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与体悟力,必须善于寻求敏锐的美育视角来洞察每一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美术教师,就必须积极挖掘学生这种敏锐潜能,培育学生敏锐的美育视角思维,有意识地通过有针对性的素描训练与色彩感受体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调整,强化造型的整体协调美与光线的和谐自然美,让作品在敏锐美育视角扫描下,沿着体现精神、孕育思想、潜藏情感方向迈进,让富有深刻情义的意境得以呈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以《关注你、我、他》一课为例,本课以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为绘画对象,平时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比较多,绘画起来应该更能得心应手,然而正因为太熟悉反而形成了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视角,加上学生单一的绘画手法使笔下的人物比较单板,缺少生动性。这就要求教师:(1)要引导学生不同视角的观察,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尝试没有尝试过的视角——仰视、俯视,避免先入为主的绘画形式。(2)引导学生根据绘画对象的性格特点身份特征选择不同的绘画手法,敏锐地感受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最后通过笔端流露真情实感,打动观众也打动自己。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领悟,促使他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整体美育思维,从而促使他们面对任何情境,都可以较为快速地寻求到并融入敏锐的美育视角,非常准确地抓住事物或现象的特点,由此延伸出更为丰富的比对和多彩的联系。

综上所述,将美育思维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美育思维,并不像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类似数理化习题那样简单直观,而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为目标,引领学生在美术学习、练习和训练中,引导他们学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感受美术的人文气息,增强敏锐的美育洞察能力,构建优质的抽象概括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才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将美育思维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美育思维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教师对美育思维的启发,离不开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也离不开学生的刻苦努力,然而,当美育思维真正全方位地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必将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显现出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注 释:

①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1.

②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邹白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陕西教育,2013(10).

[2]陈春华.探析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9).

[3]厉文平.中学美术教学新思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中学)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美育课程标准
身边的传统美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