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的创造力
2014-07-18张运玲
张运玲
摘 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者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关键词:创造;问题意识;潜意识;显意识
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立业之重,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语文不单单只能是学习,更是要有创造力地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者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经常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托兰斯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个问题做过的研究,提出教师应当遵守并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予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后因果联系起来。在这其中,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想法与思维、不同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一些问题和知识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不同诗词的鉴赏,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可能会想到不同的意境与画面,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教师并不能只是单一按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想象,只要言之有理有据,教师就应该去鼓励和支持学生用创造力去学习。
学生的创造活动首先来源于教师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感受性。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时间及理论的问题”。其实在就教学中,我认为问题、问题意识来源于好奇心。问题起源于好奇心,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寻求根源。相反,学生缺乏好奇心,必然会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其实我认为学生学习写作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和好奇心,想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东西,从而达到与众不同。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造性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根据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的协调互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把学生的这两类思维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并不提倡教师留给学生许多作业和加班加点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会使学生的神经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潜意识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在学生疲劳和精神达到紧张时暂时将问题搁置起来,休息一下,即给潜意识活动提供一个机会,然后再解答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只有两种思维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才能使学生比较轻松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去学习,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和硕果。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周谦.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