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事预则立

2014-07-18钱利锋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定位评价

钱利锋

摘 要:生物学的预习具有学科特殊性,认为预习应定位在对新认知学习所需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并作了例析。同时,从预习的指向和要求、积极评价和对预习的及时处置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科预习;有效策略;定位;评价

预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先期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预习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果;有利于清除学习障碍,提升学习信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一、生物学科中的预习定位

中学生物学有其学科的特殊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涉知识面宽,但较浅显。如果生物学科的预习工作还是定位在知识点的预知上,许多知识的形成可能被简单化,思维可能被局限,课堂将失去更多的教学悬念。生物学科魅力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也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情感。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借助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而获取新知识。

可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情境的营造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在课堂,先前经验的梳理和完善则主要落在课前的预习上。因此,生物学科的预习应该定位在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扫清学习的障碍,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预习内容例析

1.原有相关认知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习者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新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所需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完善,以利于学生将新知识顺利纳入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1:生物变异的预习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物的性状?怎样影响?这是学生先前在遗传部分学习过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也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变异类型、实质等的基础。因此,本部分的预习可以定位在对生物表现型的内因、外因以及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可设置如下预习内容:

2.丰富生物学事实和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为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奠定了基础;学习过程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概念的转变。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自身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贴近学习者自身的生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涉及许多抽象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尤其是大量的生活实验、复杂现象的观察、客观生物学事实的调查等,储备、预构认知基础。

案例2:在学习“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前的周末或节假日布置相关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光顾、参观农家或农场、生产基地,学生看到或了解到的大棚种植状况、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些具体做法,提供了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使得光合作用的学习成了有源之水,在学习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时,就更容易理解、更易想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新认知结构将更完善、更牢固。再如,在学习“动物的体温调节”前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剧烈运动;在学习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前可安排学生学做酒或观察家庭做酒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等。这样的预习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改变了预习形式呆板的印象,极大地激发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预习的指向和要求

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针对性密切相关。在设置预习内容时,可以依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细化预习的目标,使学生明了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的目标要求又是什么。如,家庭做酒的操作或观察中,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诸如,“为什么要将米饭煮熟?什么时候加酵母粉,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中央挖个洞”等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时的具体关切点和思考点。又如,大棚作物栽培可以将生产过程和管理设计成具体问卷调查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调查内容和目标。再如,案例1中生物变异的预习可以学案的形式设置相关基础知识点的梳理,配置一定的基础练习,突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设置个别开放性试题引发学生对新授课的期望。当然,具体的深度、广度需要根据学生层次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预习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使预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合理竞争。

2.积极评价促提高

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一方面,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作出恰当的积极评价。对勤奋的、积极思维的学生要不怜惜积极性评价语言,以激发和维持预习的动力;对预习存在问题的学生也要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知晓教师对预习的期待、对预习的过程和结果都很在意,对及时调整学生预习行为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3.及时评价促调整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预习评价的时效性很强,必须在新课学习之前完成,因为这是有效教学预设和有效教学的依据所在。通过预习作业的批改、基础知识的检查、课堂提问、展示预习成果等形式了解学生预习的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存在的问题,认识中的偏差、困惑等方面,及时改进教学预设,寻找弥补的途径和方法,调整教学侧重点、突破口,乃至教学策略。这是预习对教学的促进,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和重要的生成性资源,也反过来强化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预习的特殊性,生物学科的预习定位需要从新知识的预知转变为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以避免因预习造成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冲击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尽管显性的预习不应成为每一节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但有效、高效的预习仍需明确的指向和要求,需要积极的评价促提高,而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预习的成果,促成教学的调整、改进和有效。相信预习,尤其是生物学科的预习,必将成为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

?誗编辑 董慧红

摘 要:生物学的预习具有学科特殊性,认为预习应定位在对新认知学习所需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并作了例析。同时,从预习的指向和要求、积极评价和对预习的及时处置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科预习;有效策略;定位;评价

预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先期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预习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果;有利于清除学习障碍,提升学习信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一、生物学科中的预习定位

中学生物学有其学科的特殊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涉知识面宽,但较浅显。如果生物学科的预习工作还是定位在知识点的预知上,许多知识的形成可能被简单化,思维可能被局限,课堂将失去更多的教学悬念。生物学科魅力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也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情感。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借助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而获取新知识。

可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情境的营造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在课堂,先前经验的梳理和完善则主要落在课前的预习上。因此,生物学科的预习应该定位在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扫清学习的障碍,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预习内容例析

1.原有相关认知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习者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新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所需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完善,以利于学生将新知识顺利纳入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1:生物变异的预习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物的性状?怎样影响?这是学生先前在遗传部分学习过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也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变异类型、实质等的基础。因此,本部分的预习可以定位在对生物表现型的内因、外因以及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可设置如下预习内容:

2.丰富生物学事实和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为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奠定了基础;学习过程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概念的转变。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自身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贴近学习者自身的生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涉及许多抽象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尤其是大量的生活实验、复杂现象的观察、客观生物学事实的调查等,储备、预构认知基础。

案例2:在学习“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前的周末或节假日布置相关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光顾、参观农家或农场、生产基地,学生看到或了解到的大棚种植状况、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些具体做法,提供了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使得光合作用的学习成了有源之水,在学习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时,就更容易理解、更易想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新认知结构将更完善、更牢固。再如,在学习“动物的体温调节”前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剧烈运动;在学习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前可安排学生学做酒或观察家庭做酒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等。这样的预习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改变了预习形式呆板的印象,极大地激发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预习的指向和要求

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针对性密切相关。在设置预习内容时,可以依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细化预习的目标,使学生明了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的目标要求又是什么。如,家庭做酒的操作或观察中,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诸如,“为什么要将米饭煮熟?什么时候加酵母粉,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中央挖个洞”等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时的具体关切点和思考点。又如,大棚作物栽培可以将生产过程和管理设计成具体问卷调查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调查内容和目标。再如,案例1中生物变异的预习可以学案的形式设置相关基础知识点的梳理,配置一定的基础练习,突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设置个别开放性试题引发学生对新授课的期望。当然,具体的深度、广度需要根据学生层次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预习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使预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合理竞争。

2.积极评价促提高

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一方面,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作出恰当的积极评价。对勤奋的、积极思维的学生要不怜惜积极性评价语言,以激发和维持预习的动力;对预习存在问题的学生也要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知晓教师对预习的期待、对预习的过程和结果都很在意,对及时调整学生预习行为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3.及时评价促调整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预习评价的时效性很强,必须在新课学习之前完成,因为这是有效教学预设和有效教学的依据所在。通过预习作业的批改、基础知识的检查、课堂提问、展示预习成果等形式了解学生预习的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存在的问题,认识中的偏差、困惑等方面,及时改进教学预设,寻找弥补的途径和方法,调整教学侧重点、突破口,乃至教学策略。这是预习对教学的促进,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和重要的生成性资源,也反过来强化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预习的特殊性,生物学科的预习定位需要从新知识的预知转变为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以避免因预习造成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冲击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尽管显性的预习不应成为每一节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但有效、高效的预习仍需明确的指向和要求,需要积极的评价促提高,而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预习的成果,促成教学的调整、改进和有效。相信预习,尤其是生物学科的预习,必将成为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

?誗编辑 董慧红

摘 要:生物学的预习具有学科特殊性,认为预习应定位在对新认知学习所需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并作了例析。同时,从预习的指向和要求、积极评价和对预习的及时处置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有效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科预习;有效策略;定位;评价

预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先期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预习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果;有利于清除学习障碍,提升学习信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一、生物学科中的预习定位

中学生物学有其学科的特殊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涉知识面宽,但较浅显。如果生物学科的预习工作还是定位在知识点的预知上,许多知识的形成可能被简单化,思维可能被局限,课堂将失去更多的教学悬念。生物学科魅力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也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情感。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者借助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而获取新知识。

可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情境的营造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在课堂,先前经验的梳理和完善则主要落在课前的预习上。因此,生物学科的预习应该定位在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上,扫清学习的障碍,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预习内容例析

1.原有相关认知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习者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新的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所需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完善,以利于学生将新知识顺利纳入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1:生物变异的预习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生物的性状?怎样影响?这是学生先前在遗传部分学习过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也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变异类型、实质等的基础。因此,本部分的预习可以定位在对生物表现型的内因、外因以及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可设置如下预习内容:

2.丰富生物学事实和经验的积累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为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奠定了基础;学习过程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概念的转变。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自身及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贴近学习者自身的生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涉及许多抽象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尤其是大量的生活实验、复杂现象的观察、客观生物学事实的调查等,储备、预构认知基础。

案例2:在学习“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前的周末或节假日布置相关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光顾、参观农家或农场、生产基地,学生看到或了解到的大棚种植状况、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量而采取的一些具体做法,提供了对光合作用的感性认识,使得光合作用的学习成了有源之水,在学习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时,就更容易理解、更易想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新认知结构将更完善、更牢固。再如,在学习“动物的体温调节”前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剧烈运动;在学习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前可安排学生学做酒或观察家庭做酒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等。这样的预习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改变了预习形式呆板的印象,极大地激发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预习的指向和要求

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针对性密切相关。在设置预习内容时,可以依据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细化预习的目标,使学生明了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的目标要求又是什么。如,家庭做酒的操作或观察中,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诸如,“为什么要将米饭煮熟?什么时候加酵母粉,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中央挖个洞”等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时的具体关切点和思考点。又如,大棚作物栽培可以将生产过程和管理设计成具体问卷调查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调查内容和目标。再如,案例1中生物变异的预习可以学案的形式设置相关基础知识点的梳理,配置一定的基础练习,突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设置个别开放性试题引发学生对新授课的期望。当然,具体的深度、广度需要根据学生层次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预习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使预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合理竞争。

2.积极评价促提高

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一方面,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作出恰当的积极评价。对勤奋的、积极思维的学生要不怜惜积极性评价语言,以激发和维持预习的动力;对预习存在问题的学生也要在指出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让学生知晓教师对预习的期待、对预习的过程和结果都很在意,对及时调整学生预习行为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3.及时评价促调整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预习评价的时效性很强,必须在新课学习之前完成,因为这是有效教学预设和有效教学的依据所在。通过预习作业的批改、基础知识的检查、课堂提问、展示预习成果等形式了解学生预习的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存在的问题,认识中的偏差、困惑等方面,及时改进教学预设,寻找弥补的途径和方法,调整教学侧重点、突破口,乃至教学策略。这是预习对教学的促进,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和重要的生成性资源,也反过来强化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预习的特殊性,生物学科的预习定位需要从新知识的预知转变为对新认知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经历等先前经验的获取和完善,以避免因预习造成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冲击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挫伤。尽管显性的预习不应成为每一节生物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但有效、高效的预习仍需明确的指向和要求,需要积极的评价促提高,而教师则需要充分利用预习的成果,促成教学的调整、改进和有效。相信预习,尤其是生物学科的预习,必将成为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定位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