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并不如烟

2014-07-18李非超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力战争民族

李非超

公元2014年,历史的车轮再次转到了农历甲午年。在这个盛世的和平年代,曾经的战争也许早已经是如烟的往事,尘封在了历史的记忆深处。毕竟,如今的中国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二,追赶美国这个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歇,超越美国的时间表也常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再地提起,战争的阴云似乎难再降临到我们的头顶。我们深信自己出生在一个伟大国度的伟大时代,常常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而庆幸。然而,我们在欢欣鼓舞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历史兴衰的辩证法,曾经强盛的中华也在近代沦为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羔羊,如今的振兴也是在无数的苦难之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这个甲午年开始的日子里,缅怀一下那场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爆发在中日两国之间的甲午战争,防止我们沉湎于虚设的自我陶醉中,让外敌带给中华民族的苦难不再上演,这未必就是矫情。

19世纪60年代的中日两国,国家景象全然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加入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在工业革命的热潮中,国力快速膨胀,资本对外扩张的本性要求这个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岛国急需在外部市场中找到出路。日本政府把目光依次投向了: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世界。天皇睦仁的“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政治野心被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步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日本国上下一心进取图霸、扩充军备的同时,日谍穿梭往来于中、俄、英等国之间刺探、收集各种情报,日本外交家巧舌如簧积极表演着和平的希望,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和谐友善。而中国方面,工业文明的世界早把封闭的晚清抛入了落后的队列之中,腐败的制度千疮百孔。此时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完全从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的耻辱中觉醒,安于现状、消极避祸的人文传统让统治者缺乏坚强的战争意志。当时中国的情形大致是:国力衰弱、吏治腐败、人民困苦、军备的外强中干、帝后的争斗内耗、朝廷里外的派系林立、国策的变换不定、醉心调停的天真。这样的两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结果自然不难预料。

战争的结果以中国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告终,随之而来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权,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华民族的苦难空前加重,主权完整进一步丧失,这又刺激了列强加快瓜分中国的步伐,中国的国门彻底被打碎。日本政府尝到了战争赔款带来的甜头,借助赔款,日本很快便跻身强国之列。此后,日本的历次侵华战争都难以抹去获得战争赔款的原始冲动。

关于战争失败的原因,也许我们可以说是明治政府的穷兵黩武,是晚清政府缺乏远见、战略失当、装备劣势,也可以说是日本的不宣而战、中方的士气暗泄,抑或日方舰队的优势、中方指挥的失误等。抚今追昔,避免历史重演应是纪念这场120年前失败的战争的题中之意。从这场对中华民族、东亚格局有重大影响的战争中,我们不难获得一些启示。

一、头脑要清醒

清军入关以后,闭关自守成为了一种国策,延续了二百多年。在一个有着重农抑商传统的农业国度,这种盲目排外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最终把清王朝孤立在世界潮流之外,当权贵阶层或是黎民百姓都沉溺在“天朝上国”思想中的时候,西方列强早已加快了文明的步伐。这时的清朝没有开放的心态、缺乏战略远见、忘却居安思危,不知防微杜渐、未能未雨绸缪,民族的觉醒似乎就是一种杞人忧天的思虑,海权意识的淡薄是普遍的情况,在对待争强图霸的日本时,主政者没有基本的防范之心,常把和平的愿景天真地寄托在俄、英等国的调停之上,更不用说拥有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这些混沌的思想状态出现在战争的前前后后,使拒敌、御敌陷入了消极被动。而当我们观察当今日本政客表现的时候,不得不注意日本政坛普遍右倾化的事实,从他们公开参拜供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肆意修改教科书、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历史等行为来看,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解读。

二、民族要独立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再完整,民族饱受苦难,中国人民不仅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还要外忍帝国主义的压迫。在面对列强欺凌的时候,只要统治者的地位没有被推翻,当权者往往决策乞和、苟延残喘,寄望于列强的“主持公道”,醉心于外交调停。这种情形之下,出卖国家利益、牺牲人民权益就不足为奇了。而当我们近观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后的这些年,中国肃清了殖民统治的历史,英美军舰在长江里横行霸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防范外来战争破坏的同时,依靠民族的自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不断地扩大着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

三、国力要强盛

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朴素的道理是经过了多少的屈辱和磨难才认知的,因此积累强大的国力是国家和民族免受刀兵的保障。说到底,无论是英国借口鸦片的野蛮入侵,还是日本以“国运相赌”的中日甲午战争,抑或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不都因为中国国力羸弱吗?所以,提升国力是根本,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实力、强大的国防实力、自觉的民族凝聚力、有效的文化软实力、必要的外交巧实力等都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只有富强的国力才会为国家和民族带来和平的福祉。当我们拥有了必要的威慑能力、打赢战争的能力、防止战争爆发的能力时,战争才不会光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四、领导要正确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中,制度落后以使帝后两党争斗不休、战和不定,吏治腐败以致主帅空悬,官员临阵脱逃。决策时明争暗斗、内耗低效,执行中各自为政、调度不畅,既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共识,也没有预设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当日本不宣而战之后,立刻陷入了被动局面。在战争爆发后,又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反击侵略。战争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如果排除不了开战的可能,作为领导层就应该励精图治、积极备战,动员一切战争机器和力量,减少战争带来的破坏,寻求赢得战争的策略和方法。

重新关注这场120年前甲午年爆发的战争,我并不是要以民族主义的热血去激荡内心的复仇情绪,而是以史为鉴,教育自己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恪尽职守,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

(作者单位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国力战争民族
我们的民族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多元民族
语言与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