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话滋润孩子的心灵
2014-07-18史丽华
史丽华
摘 要:童话是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让童话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阅读大量经典的童话,让孩子们浸润在童话中,让童话给予孩子们养眼、养情、养性、养心,丰富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心灵,让童话的至真、至纯、至美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底色,永存美好的希望。
关键词:童话;阅读童话;滋润心灵;放飞心灵
充满奇妙的想象、奇异的故事情节、浓厚的幻想色彩、生动的语言,使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这就是童话,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在孩子眼中,《白雪公主》的漂亮善良、《丑小鸭》的苦难和希望、《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勇敢善良,这些都给孩子们留下了至真、至纯、至美的感动享受,这份感动、这份情感希望能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何时、何方,这份最美的情感能够成为他们心灵的底色,成为他们情感中的主旋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希望他们被童话包围着,希望他们一直浸润在童话中。让童话给孩子们养眼、养耳、养情、养性、养心。
一、阅读童话,走进童话
童话充满了迷幻色彩,对儿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文本的时候,就需要用充满幻想与谜团的方式,紧紧抓住孩子的心,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
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在上学前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小红帽”、大灰狼,他们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爱听故事,爱说故事,如何保护好他们这份爱听故事,爱幻想、爱探索的童心,满足他们的这份渴望,领他们走进这唯美的、诗意的童话世界,给他们读童话,讲童话,向他们介绍童话,此时抓住这宝贵的契机,是那么重要,因此我通过家长会、电话与家长交流,动员家长与孩子亲子阅读,共享童话的魅力,助燃了孩子的阅读。
此外,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时,还应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特别是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进入童话的意境,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二、感悟童话、讲童话、演童话
童年本身就在上演着一部最完美的童话剧。
童话所承载的生命感悟,人生智慧,都寄寓在丰富生动的童话形象之中。童话形象有一种天然的觉醒能力。
让孩子走进童话,很容易通过阅读简单的童话语言,发现童话情节、童话形象和童话审美的情感,孩子们走进童话,在虚拟的童话世界里感受真挚、美好、善良的情感。通过讲演,让孩子们去感悟童话包蕴的那份美好,让童话的语言感动孩子,让孩子在对文字的敏感体验中享受童话的美丽。每一个童话故事,都会唤起孩子温暖的体验,童话属于儿童,童话属于表演,许多优美的童话都具有表演性,要实现童话文本的内在化积蓄与生成性发展,最好的方式、最儿童化的方式就是表演童话或移情体验。
在《纸船与风筝》的教学中,当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与孩子们一道来到山顶期待一只只飘荡的风筝;来到小溪边,迎接一只只漂流的纸船,我们被一只只入情入境的小松鼠、小熊感动了,他们终于在含泪中和好了,他们不由得去握手、去拥抱。
童话所表现出来的美应该是一种“感性”。
至今,当孩子们谈到友情的话题时,还会想到“纸船与风筝”中的松鼠与小熊,是啊,童话在带给孩子们无穷享受的时候,他们走进童话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可爱、有趣的,读后让他们难以忘记的人物。
童话故事是富于想象的,想象是童话的翅膀,这就决定了童话教学必须注重挖掘童话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根情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孩子在想象中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融入童话故事的意境,走进童话的心灵。
三、喜爱童话,创作童话
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孩子们也特别想编写童话。
在学课文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补写文本留白,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还会有谁的脚印?
在教学《酸的和甜的》时,先让孩子们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内容,然后再看这几幅图,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之后,再让孩子们根据书上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表达找优点与不足,当孩子们说出精彩的语句、词后,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知道,原来编童话、编书很简单。
有了足够的信心,他们开始自由编,没有任何畏难情绪,都跃跃欲试,他们写出了《新乌鸦与狐狸》,其中写道:狐狸跟着香味“飘”了过来;《小龟兔赛跑》中的小狗不喜欢小猫打呼噜,搬到了马路上,汽车太吵了,搬到了花园里,知了太吵了,最后又搬了回去,后来小狗睡觉时,小猫捉老鼠,小猫睡觉时,小狗看门,这样,他们都睡好了……通过创编、想象、表演、对比等多种形式,巧妙地将道理的感悟、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表达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言意兼得。
虽然还很稚嫩,但看着沉浸在浓浓的兴趣中,在与各种小动物、植物花草,倾心交谈,抚摩它们受伤的肢体时,他们按自己的想象、意愿编织出了美好的善良、顽皮、勇敢、坚强、智慧,是的,童年一定要让孩子们浸润在浓浓的童话中,吸收营养、滋润心灵,他们的外表没有白雪公主的漂亮,没有经历“丑小鸭”的苦难,没有小美人鱼的奇遇,但不管怎样平淡、普通、优越、超常,这些童话般美好的品质,将带他们走向更温暖的地方,童真永存,美好的希望就会永存。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二十二小)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