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4-07-18李姣柏丽莉
李姣 柏丽莉
12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姣 柏丽莉
目的本研究探讨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 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 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 治疗后比较其总有效率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 各类炎性因子的水平均与正常水平接近,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慢性心律失常;瑞舒伐他汀;炎性因子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因受到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药物中毒而引起的心搏频率异常, 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明显,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常采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显著减少致命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1]。瑞舒伐他汀是今年研发的新药, 据研究, 他汀类药物可以控制炎性因子对心力衰竭的作用并影响心力衰竭心室的重构, 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本文就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与其他他汀类药物作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36例, 女24例, 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56.8±5.8)岁;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3~62岁, 平均年龄(52.8±3.4)岁;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慢性心律失常最新标准。受检者性别、年龄及其他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住院治疗2周, 实验组予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13246)10 mg, 每日睡前顿服。对照组予辛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03497)10 mg, 每日睡前顿服。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2周的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每天进行心电图谱的测量。评价标准分为显效(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症状明显缓解)、有效(心率恢复接近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症状有缓解)和无效(心率未见正常恢复、症状没有明显缓解),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以及Bcl-2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使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实验分析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和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因此比较总有效率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6.8168, P=0.0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n(%)]
表2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表2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注:治疗后组间比较, P<0.05
组别实验组(n=60例)对照组(n=60例)tP hs-CRP(mg/L) 4.23±1.44 4.95±2.261.24020.0197 TNF-α(pg/ml) 0.83±0.32 1.39±0.2311.00720.0000 IL-1(pg/ml)247.1±16.7168.8±0.1736.31600.0000 Bcl-276.46±13.3269.53±4.893.78310.0001 C-myc17.89±4.5120.24±6.592.27950.0122
2.2治疗后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本实验表明瑞舒伐他汀对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并对炎性因子有显著改善。见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中老年患者较易发生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 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现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主要采用他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用来降血脂、调节代谢机能。瑞舒伐他汀是目前新兴的他汀类药物, 据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控制炎症和凋亡反应机制的作用,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已经在大鼠的人体肝微粒体以及克隆并纯化的人体HMG、CoA还原酶片段进行了研究[3]。该药物的构效关系较为优良, 活性部位对人体酶有极好的亲和力, 在药物化学分析中得到论证, 且该酶抑制的作用是可逆的,它能够与底物HMG-CoA竞争结合部位, 而不与共同底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竞争, 表现出比他汀类药物更强的作用效果。
在本次试验中, 治疗前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与正常水平有显著差异。hs-CRP、TNF-α和IL-1βmRNA表达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理论值(P<0.05), 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理论值(P<0.05), 理论数据有医学检验报告得出[4]。治疗后, 两组的hs-CRP、TNF-α和IL-1β mRNA表达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瑞舒伐他汀在他汀类药物制剂中对心律失常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物, 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无并发症, 无明显副作用且安全性好, 更适合临床的使用和推广, 建议采纳。
[1] 王锐.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江苏大学医报, 2014, 24(10):67-69.
[2] 佟浩.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上海医学, 2012, 35(6):523-525.
[3] 郑玲英.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5(15):78-80.
[4] 郑劲松.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12):152-154.
2014-06-12]
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特需二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