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2014-07-18尚桂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血管性脑梗死有效率

尚桂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尚桂梅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 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在精神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4.2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 对照组34例,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MRI确诊为脑梗死,且均符合DSM-IV中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诊断, 并排除假性痴呆、其他类型致痴呆及患严重心肺不全等疾患。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 同时配合治疗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等原发病, 以防止患者再次卒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汤药, 方剂为: 生黄芪35 g、山萸肉12 g、巴戟天12 g、远志10 g、菖蒲10 g、茯苓20 g、姜半夏9 g、熟地黄20 g、地龙10 g、丹参15 g、银杏叶5 g, 水煎服, 1 剂/d, 分2次温服。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统计, 并分析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的精神改善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MMSE表进行判定。其中得分在27以上, 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 生活能自理且大小便能自解,正常的行为能力基本恢复, 智力得分较治疗前提高10 分以上效果为显效;评分在11~26 之间, 患者症状部分消失, 生活能部分自理但大小便仍偶尔出现失禁, 记忆能力稍微缓解,智力得分较治疗前提高5~10 分为有效;症状无改善,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大小便失禁, 甚至有恶化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改善比较 治疗前MMSE评分, 观察组平均得分为(17.9±3.2)分,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18.3±2.9)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4, P=0.42>0.05)。治疗后, 两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得分为(24.1±3.4)分,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19.8±4.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3, P<0.05)。

2.2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2个月后,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6%,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n, %)

2.3两组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情况 随访半年, 患者的情况基本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三大常规, 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 主要涉及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 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 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 血管性痴呆为多因素疾病, 它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 使脑组织灌注量降低, 继而结构受损, 兴奋性下降, 从而导致脑血管血流量下降和脑代谢率降低而出现痴呆。有研究表明[2]:脑血流紊乱、脑供血不足、皮质下损害程度超过80~150 cm3脑容量时, 就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另有研究表明梗死部位是导致痴呆的关键性因素, 脑组织坏死是否引起痴呆决定于坏死灶大小、多少和部位, 主侧半球更为多见。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首先, 积极治疗原发病, 防治卒中,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等;其次, 改善认知功能, 应用如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美金刚等药物治疗, 有一定的效果和应用前景;最后, 控制行为和精神症状, 使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中医认为痴呆多由久病年老体虚、情志不畅等致脑髓空虚, 神失所养, 而出现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医学心悟》云:“肾主智, 肾虚则智不足”。《医方集解》中记有:“人之精与志, 足则志气衰, 不能上通于心, 故迷惑善忘也”。年迈之人脏腑渐衰, 肾精亏虚, 髓海渐空, 脑髓失养, 痰瘀互结, 蒙蔽清窍, 而致脑髓空虚, 神失所养, 发生痴呆。本次中药方重用黄芪, 意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则血行, 祛瘀而不伤正;山萸肉、巴戟天、熟地黄补肾填精, 使髓海充足;远志、石菖蒲、茯苓、姜半夏化痰开窍,安神益智;丹参、银杏叶、地龙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诸药合用, 共奏补肾益脑、化痰祛瘀通窍之效。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MMSE平均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来看,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 监测两组患者三大常规, 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由此可知, 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汤药方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行之有效, 安全可靠。

[1] 陈接强, 左希洋, 刘开胜, 等.西比灵和培磊能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研究.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3):357.

[2] 肖世富, 王鲁宁.Alzheimer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6):72.

2014-06-18]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血管性脑梗死有效率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动态变化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