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07-18张晖王占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乙组甲组

张晖 王占峰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张晖 王占峰

目的分析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 以其中30例急性期患儿为甲组, 以30例恢复期患儿为乙组, 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对三组成员血清Eotaxin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患儿血清Eotaxin显著高于乙组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组与对照组血清Eotax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家族遗传史及特应质性疾病是急性期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Eotaxin在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起病与进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在患儿疾病评估及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关调查显示此类患儿有反复喘息现象, 在长期进展下可发展为哮喘[1]。近年来国内已有临床研究[2]显示, 病毒感染是造成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 其中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疾病进展中有一定意义。为探讨Eotaxin检测对于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意义, 作者选取60例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 对其血清Eotaxin水平展开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 以其中30例急性期患儿为甲组,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38个月, 平均年龄(19.2±3.6)个月;以30例恢复期患儿为乙组,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6~36个月, 平均年龄(18.4±2.6)个月;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5~37个月, 平均年龄(19.4±2.4)个月。三组成员年龄、性别组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与乙组患儿分别于入院24 h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 对照组儿童在体检当日空腹状况下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 在采集完标本后将其及时送到检验科。于常温下将标本静置1 h, 之后离心并抽取上血清,在-80℃冰箱中保存并待检。利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为三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水平展开定量分析, 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展开相应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成员血清Eotaxin水平对比 甲组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为(120.3±15.8)pg/ml, 乙组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为(52.4±13.6)pg/ml, 对照组儿童血清Eotaxin水平为(48.1±13.5) pg/ml, 甲组血清患儿血清Eotaxin显著高于乙组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组与对照组血清Eotax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甲组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甲组30例患儿临床资料展开分析, 可知肥胖、有家族遗传史、有特应质性疾病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无家族遗传史、无特应质性疾病患儿(P<0.05), 具体见表1。

表1 30例急性期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表1 30例急性期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注:肥胖、有家族遗传史、有特应质性疾病与正常、无家族遗传史、无特应质性疾病比较,aP<0.05

项目营养状况家族遗传史特应质性疾病正常肥胖有无有无例数201018121911 Eotaxin水平(pg/ml)86.4±9.8153.2±16.5a166.8±12.4a101.2±12.5168.5±14.7a94.5±11.8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年龄<2岁的小儿中十分常见, 其主要特征为喘息, 该病可反复发作, 部分患儿可进展成支气管哮喘[3]。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最主要致病原因,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 患儿感染该病原体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阻力增加等症状, 最终引发喘息。

Eotaxin为C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 位于人体第17号染色体之上, 是一种是嗜酸粒细胞化学性选择性趋化剂。这一物质主要由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软骨细胞与内皮细胞等结构性细胞生成[4], 呼吸道中由肺泡上皮生成, 在人体中可与嗜酸性粒细胞CCR3受体有机结合, 强效趋化嗜酸性粒细胞, 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 生成大量炎性介质, 这些炎性介质在炎症部位聚集与活化后,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同时, Eotaxin可对白三烯合成及释放过程发挥促进作用, 有利于嗜酸粒细胞神经毒素的释放, 而嗜酸粒细胞神经毒素的释放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 对于气道高反应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30例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甲组)、30例恢复期患儿(乙组)和30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Eotaxin水平进行对比, 发现甲组血清患儿血清Eotaxin显著高于乙组与对照组(P<0.05), 乙组与对照组血清Eotax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清Eotaxin参与了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起病与进展过程, 血清Eotaxin水平可作为评估此类患儿病情的重要依据, 同时对于患儿预后的评估与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进一步分析可知, 患儿营养状况、家族遗传史及特应质性疾病是急性期患儿血清Eotaxin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说明小儿肥胖、存在家庭遗传史和特应质性疾病是小儿发生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 Eotaxin在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起病与进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在患儿疾病评估及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1] 张艳丽, 宋丽, 乔俊英, 等.口服顺尔宁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7):1028.

[2] 袁雪晶, 单清菁, 陈秀珍, 等.刺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疗效评价.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8):2469.

[3] 莫蔚农 , 徐嘉望, 王红旗.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ICAM-1的检测及其与喘息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3):5325.

[4] 张映渡.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52例临床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8(6):1151.

2014-05-23]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乙组甲组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