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临床病理分析

2014-07-18湛丽王金华宋光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交界肿物乳头

湛丽 王金华 宋光耀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临床病理分析

湛丽 王金华 宋光耀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SB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微乳头型SB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 年龄35~61岁,以“下腹不适, 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 术前检查血CA125升高。5例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 2例为单侧。5例伴有卵巢表面肿物。肿物囊性或囊实性, 直径5~13 cm, 呈乳头状、菜花状或结节状。3例伴有腹膜种植及2例淋巴结受累, 3例输卵管受累, 4例腹水肿瘤细胞阳性。镜下主要表现为微乳头结构与筛状结构。免疫组化P53弱表达或不表达, Ki-67阳性细胞<20%。结论微乳头型SBT好发于双侧卵巢, 多伴有血CA125值升高, 伴有表面肿物者易腹膜种植、淋巴结受累及其他脏器种植, 临床医生手术时应注意详查卵巢外肿瘤种植情况。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腹膜种植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SBT)在WHO(2003)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被列为交界性肿瘤中独特的类型, 以示不同于普通类型的交界瘤。由于其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低度恶性浆液性癌, 近年部分学者赞成将其归入低级别浆液性癌范畴。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7例卵巢微乳头型SB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 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卵巢微乳头型SBT患者均为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2~2014年收治的病例。患者年龄35~61岁, 平均年龄44.9岁, 多以“下腹不适, 盆腔包块”为主要症状就诊。术前化验检查提示血CA125升高, 值从400.0~780.1 U/ml, 其他肿瘤标记物值均在正常范围。4例患者伴有腹水, 检查肿瘤细胞学为阳性。5例患者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 2例为单侧;除1例35岁患者保留子宫外, 其余患者均行分期手术, 即全子宫、双附件、大网、阑尾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参照WHO(2003)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所提供的标准, 并经2名资深的病理医生确定诊断。

1.2方法 手术标本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5 μm连续切片, 常规HE染色。P53、Ki-67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以已知阳性组织作为阳性对照, 细胞核出现清晰的棕黄色颗粒定为阳性染色。

2 结果

2.1大体特点 7例患者, 肿物3例为囊性, 4例为囊实性,肿瘤直径5~13 cm, 囊腔内多为暗褐色液体, 囊内见数量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节, 部分囊壁粗糙, 呈天鹅绒状或细颗粒状, 实性区肿物多为结节状, 质中稍脆, 局部略呈淡黄色。5例患者卵巢表面同时伴有菜花样肿物, 送检大网膜3例可见散在的大至5 cm不等的实性结节, 部分病例腹膜、淋巴结及输卵管受累。详见表1。

2.2镜下特点 粗大的乳头, 轮廓规整, 无逐级分支, 表面上皮增生呈绒毛状或细长的微乳头状, 乳头密集, 互不融合,含纤维性或水肿性间质或没有间质, 微乳头的长度为宽度的5倍, 形成“水母头样”外观。微乳头表面被覆立方细胞。核圆形, 胞质少, 轻至中度异型, 可见小核仁。部分微乳头形成筛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P53 弱阳性或阴性, Ki-67阳性细胞范围5%~20%。

2.3病理诊断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微乳头型SBT)。

表1 7例患者肿瘤发病部位、大小及其他部位受累情况

3 讨论

微乳头型 SBT发病年龄17~77岁, 平均年龄38岁, 临床症状同大多数卵巢肿瘤一样, 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与普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没有差异。本院收治的7例患者, 血CA125值均升高且在400 U/ml以上, 其中5例为双侧。有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064例卵巢交界瘤的血CA125水平显示, 49%的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正常, 少于25%的病例CA125的水平超过100 U/ml[1]。好发双侧及术前检查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微乳头型SBT的特点之一, 术后随诊CA125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复发。

与普通类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复杂乳头与多级分支不同, 微乳头结构表现为很多无分支的大乳头, 纤维轴宽大,表面包绕放射状的细丝样微乳头, 极少或无纤维支撑。由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微乳头结构十分常见, 诊断要求肿瘤中连续的微乳头区域直径≥5 mm或在肿瘤的比率≥10%。部分肿瘤细胞在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围绕筛状上皮或微乳头与筛状结构相混合者也归入微乳头型SBT中, 此型被称作筛状型SBT。陈乐真[2]在著作中提出, 诊断微乳头型SBT还应注意到以下两点:微乳头型不能出现间质浸润及微乳头中的核异型不能出现重度异型, 如具备这两点诊断为低级别(高分化)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因此, 对于这型病变应充分取材, 仔细寻找有无间质浸润, 以免漏诊一些高分化浆液性癌, 导致临床治疗不足。有作者提出, 微乳头型SBT尽管无间质浸润, 却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复发、扩散和死亡相关, 应该是低度恶性浆液型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即非浸润性微乳头型浆液性癌[3]。这种观点已被大部分临床医生接受。作者的免疫组化结果, P53的弱表达或不表达及Ki-67阳性细胞<20%, 提示微乳头型SBT不伴或少部分病例伴TP53突变,支持微乳头型SBT为低度恶性浆液性肿瘤的诊断。

微乳头型SBT伴有腹膜种植, 较为常见, 尤其伴有卵巢表面病变的患者, 本院收治的7例患者, 3例伴有腹膜种植,均伴有卵巢表面肿物, 提示伴有卵巢表面病变的肿瘤患者发生腹膜种植的危险度较高。有关腹膜种植病变究竟是真正的种植还是独立于卵巢的原发腹膜肿瘤, 一直存在着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合并的“腹膜种植”可能是第二苗勒管系统病变, 其性质可以与卵巢病变相同, 也可以不同于卵巢病变。腹膜是否存在病灶, 对判断预后极为重要。有研究显示, 腹膜的浸润性种植预后较差, 50%以上有复发, 10年生存率约为35%[4]。因此临床医生在手术时应行多点活检防止遗漏浸润性种植。

SBT伴有淋巴结受累, 是指淋巴结中出现类似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上皮成分, 通常累及盆腔或主动脉旁及大网膜淋巴结。淋巴结的病灶来源存在争议, 可能是输卵管上皮异位, 或来源苗勒包涵腺体的原发性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或淋巴窦中的真性转移。由于尚不能确认淋巴结受累是与卵巢肿瘤直接相关还是独立性的病变, 专家建议不使用“淋巴结转移”。Seidman等[5]统计了43例交界性肿瘤伴淋巴结受累, 经6.5年随访, 生存率达98%以上, 提示淋巴结受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1] Longacre TA, McKenney JK, Tazelaar HD, et al.Ovarian Serous tumor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borderline tumors):outcomebased study of 276 patients with long-term(>or=5 year)follow-up.Am J Surg Pathol, 2005(29):707.

[2] 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16.

[3] Kurman RJ, Ellenson LH, Ronnett BM.Blaustein’s pathology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6thed.London:Springer, 2011: 720-735.

[4] Ochiai K, Shinozaki H, Takada A, 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069 epithelial borderline malignancies of the ovary treated in Japan.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I Oncology, 1998(17):14-29.

[5] Seidman JD, Kurman RJ.Ovarian serous borderline tumors:a critical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emphasis on prognostic indicators.Hum Pathol, 2000(31):539.

2014-05-28]

116033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湛丽 宋光耀);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科(王金华)

猜你喜欢

交界肿物乳头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哀伤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一例窦性心动过缓并交界性自主节律的两种心电散点图特征分析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单源交界性激动的多样化表现三例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