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的误区

2014-07-18王凯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5期
关键词:樟树案例设置

王凯丹

“目标”意为“里程”。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教学里程”,即包含着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又蕴含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它以外显的言语,将整个教学过程浓缩于几句简单的语句中,操作性强、明确度高,让教者、学者一目了然,明白清晰。目标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就和教学需要,对学习者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对目标的设置教者应慎之又慎。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的现象较普遍。

一、“猪鼻插葱”——被架空的教学目标

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期望值的具体展开。它应根据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强调教学结果的可能性和可量化性,相对来说,它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从上面例子可以发现,此类教学目标设计有其共同的特点:语言描述过于简单。看似语文的三维目标似乎都考虑到了,实则不然。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简单,无观察性和测量性,会引起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空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靠这一堂语文课就能完成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节课是没有办法观察的,也没有办法检测的,这跟无目标没啥两样。这样的目标逐渐让语文缺席,语文味流失。

二、“鱼目混珠”——被造假的教学目标

案例 人教版《水》的教学目标:

1.掌握四个生字,认识两个;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的珍惜和热爱。

2.有感情朗地读课文,感受水的美好与珍贵。

3.忆苦思甜,做一个保护水资源的环保使者。

分析

教学目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绩效。它的设立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学参考书、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钻研教材是设置教学目标的第一环节,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影响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影响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如目标3“忆苦思甜,做一个保护水资源的环保使者”,这样的教学目标过假,深浅把握欠妥,为“深度”而挖“深度”,故意设置情感目标,显得牵强附会,难以实施,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

三、“鸿雁南飞”——被错位的教学目标

案例 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过程、方法:提炼、讨论、合作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分析

往往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知识、能力、情感。这种划分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三维”:“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三维目标”是不并列、不交叉的不同层面的三个点,即知识教学中包含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在知识传授、情感体验中进行;情感体验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获得。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三维”并非“三种”。以上案例的设置表面上是符合逻辑的,但这是典型的错位设置。如情感目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本身就包含了方法目标“如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错把“三维”当“三种”,忽视其内在的联系,将教学目标割得支离破碎。

四、“庄周梦蝶”——被虚夸的教学目标

案例 苏教版《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春、夏、秋、冬四季所开的花卉,认识夹竹桃开花特性。

3.感受夹竹桃的可贵品质,深入了解季羡林老先生的生平,亦感受人物的可贵。

分析

语文学习要由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到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去学,但不是通过语文课堂来学习社会、生物等五花八门的知识。即使是大语文教育观,也始终不能忘记语文姓“语”名“文”。本教学目标定位为研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开的花卉,甚至去深入了解季羡林老先生的生平,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这恐怕与大语文目标不太吻合。我们提倡“文以载道”,倡导“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绝不是让社会生活百科知识挤兑了语文。

改革,改之才能革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误区、纠正错误、走出误区的过程。只要我们记住语文的根本性质,走出误区,把目标设置逐步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更有效。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樟树案例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香樟树,樟树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