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生素滥用令人震惊
2014-07-18
全球抗生素滥用令人震惊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7月11日发表题为《研究显示全球抗生素使用增长令人震惊》的报道称: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抗生素使用10年里增长36%,其中大部分情况是滥用。尤其是在新兴国家的滥用,正在让全世界更多人失去对抗药性细菌的抵抗力。
从对71个国家2000年到2010年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跟踪发现,人口的变化并不足以解释抗生素消费的增长,这种增长似乎与经济发展同步。而抗生素消费的增长,有3/4来自几个经济正在快速增长的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报告的第一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流行病学家托马斯·范伯克尔说:“人们越来越富有,也用得起抗生素了。这也不全是坏事。人们需要抗生素。但是,正确使用和滥用是有区别的。”
其中,广谱抗生素消费的急剧增长是最值得担忧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通常被用作最后治疗手段的抗生素。广谱抗生素中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这两种药经常用于杀死肠杆菌科细菌,如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范伯克尔说:“如果这些药物也丧失了有效性,那就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此外,还有抗生素处方不当的趋势。像急性腹泻或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发热疾病大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并不对症,其对治疗流感也是无效的。
研究发现,从人均水平来看,美国仍是抗生素消费大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均消费也大幅增长,所有亚洲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抗生素消费也都位居世界前列。
而在欧洲,有两个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在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上却显示出巨大差别。法国的抗生素消费量是荷兰的3倍。然而,在相对不富裕的国家,公共卫生部门似乎还在使用抗生素代替对卫生设施进行长期改善。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只能适得其反,让越来越多的细菌得到抗药性。
提到抗生素问题,失灵的不仅仅是药物,还有市场。
当原本几天之内就能被消灭掉的微小细菌开始绝地反击并取得胜利战果之时,所有的现代化医疗措施和赖以生存的人们就陷入了麻烦。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后抗生素时代“末日场景”将会在本世纪成为现实。政府和卫生部门官员也开始重视起来,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细菌和药品,虽然看起来是个科学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关乎经济甚至国家安全的全球性问题。
有专家表示,这需要一个新型商业模式,一个对研发新型抗生素的医药公司进行奖励的商业模式。
最近几十年,一方面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问题大肆扩散,另一方面制药厂商却大幅削减了在抗生素方面的投资,因为使用期较短的廉价抗生素所带来的收益很低。
如今,抗生素领域的全球最大投资商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公司:立派制药公司。该公司研发抗生素的年预算额为4亿美元。行业人士抱怨,抗生素药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就在一年多以前,强生公司获批生产了40年来首个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新型药物——斯耐瑞(Sirturo)。然而分析人士预计,该药物今年的销售额大约只有7500万美元。
抗生素产业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是如何对研发斯耐瑞这类新药的公司予以奖励。在使用这样的药物时必须尽可能谨慎地把握药量,以免产生普遍耐药性。其实关键问题是如何打破一直以来处方量和费用成正比的关系。
当然,研发新型抗生素也有一些自私的目的:后抗生素时代会严重影响癌症治疗药物和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反应药物的销售量,因为如果缺少能够治疗严重感染的有效抗生素所建立起的保护网,那么这些药物的功效就无处施展。
调查显示京沪生活成本已超伦敦、纽约、巴黎
总部位于纽约的美世咨询公司(Mercer)近日发布了2014年生活成本调查报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中国香港、上海超越曾以物价昂贵著称的巴黎、伦敦、纽约,位列全球生活成本最贵城市前十名。
调查显示,在非洲国家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一套两室公寓月租金为6600美元,仅够果腹的一个汉堡和一杯苏打水的价格约为19美元。而在香港同样大小的房子要支付6960美元的月租金,一杯咖啡则为6.6美元。在新加坡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为3709美元;在苏黎世同样的住房租金为4100美元,而一张电影票为21美元;东京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为4300美元,一张电影票为17美元。在生活成本全球第十贵的中国上海,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接近4100美元,一杯咖啡为6.5美元。
在2014年生活成本调查中,中国北京的生活成本位列全球第11位,伦敦居第12位,首尔列第14位。而纽约则是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位列全球生活成本排名的第16位;深圳位列第17位、广州列第24位、巴黎位列第27位。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任重道远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为中国汽车繁荣的创造者带来巨大的自豪感,但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主要被外国品牌占据,让人担忧。
中国汽车年销量超过1800万辆,但中国品牌汽车仅占不到40%的份额,远远落后于德国大众(Volkswagen)和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等外国企业。差距扩大之快令许多人警醒,并引发一场辩论:如何调整限制性规则,促进国内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跨国车企——面向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销售汽车已使它们获利丰厚——正在考虑如何提高自身在合资企业中的出资比例,在某些情况下则是持有合资伙伴的股权。
中国工信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可能放松对中外合资企业的所有权限制,但拒绝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中国很久以来一直表示,要提高本土成分,增加中国国内的技术开发,”一位为在华外企提供服务的汽车行业顾问表示。“紧张关系一直存在。鉴于这个市场变得如此重要,中国拥有影响这些国际厂商的能力。”
“脸基尼”成中国最新文化产物
最近一期纽约时尚杂志《CR Fashion Book》刊登了戴着“游泳池面罩”的模特照片之后,引得了中国媒体一阵关注,《青岛晚报》(Qingdao Evening News)立刻声称,该面具是外国人抄袭了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青岛的一种类似面罩。该报称,“大片一出,眼尖的网友立即认出,这不正是‘山寨’咱青岛大妈的‘脸基尼’(facekini)!”
这款“大妈式面罩”登上纽约时尚界的巅峰,在类似Twitter的中国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引来热议,相关帖子已接近1200万条。
青岛电视台网站找到了脸基尼的发明人、58岁的当地居民张式范。她称,2006年,自己有了脸基尼这个创意,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笼统叫做‘面罩’。它和水母衣一样,是为防海蜇设计的,灵感的来源是潜水帽。当初设计这种头罩是为了防止被海蜇蛰伤,因为海里的海蜇数量非常多。
新浪微博上也有人认为,这种头套戴上去,看起来像是海滩遭到了银行抢劫犯的入侵。
然后,脸基尼由于其防晒功能而大受欢迎(中国文化崇尚白肤色),虽然在中国海滩之外的地方,可能无法与中国陶瓷或北京烤鸭相提并论,但它受到了国内报纸的称赞,被誉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新文化产物。
办公楼改住宅成伦敦房产投资新趋势
英国首都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因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深度成为房地产投资的重地。更广为人知的是,伦敦可能是这个地球上将工作和生活平衡得最好的地方了。
在伦敦最新的房产热潮中,由办公室改装成的住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这些住宅吸引人眼球的并不只是它所拥有的黄金地段。伦敦的地产中介们都敏锐地嗅到这些由办公室改装的住宅正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在梅菲尔(Mayfair,伦敦上流住宅区),商业地产物价仅售1600英镑每平方尺,而一所翻修过的住宅房屋则售价3000-4000英镑。在另一个上流住宅区中这些房屋已不仅仅受到各国大使和商人们的热衷,而成为众多海外买家的“香馍馍”。这些海外买家大量涌入,使得英国的房产投资愈演愈热。
商业地产的转型并不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偶尔为之的小插曲,而是旨在将伦敦中心的历史心脏地带重新焕发活力。仅仅在威斯敏斯特,就有四百万平尺的办公房产被重新改装,还有两百万正在改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