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医生和德国使馆
——浪漫故事下鲜为人知的历史
2014-07-18吴俊琰
□ 文、图/见习记者 吴俊琰
德国医生和德国使馆
——浪漫故事下鲜为人知的历史
The Germany Doctors and the Embassy
□ 文、图/见习记者 吴俊琰
古色古香的德国大使馆旧址
德国医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一个是楚楚动人的白家千金小姐,一个是宅心仁厚、颇有名望的德国医生,在日光慵懒的清晨,携手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山路上,一边享受和煦的山风,一边聆听鸟兽清吟。这样一对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神仙眷侣本应当白头偕老、幸福一生,最后“他们在德国过着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他们生错了时代,在20世纪初叶,西方世界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是笼罩在中国人心中的阴云。白家小姐的父母都是极传统的中国人,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女儿跟“蛮夷之人”谈情说爱呢?他们甚至为此闹到了德国使馆。迫于双方压力和难以割舍的真挚感情,这对苦命鸳鸯双双殉情自杀。不过,他们的死也让双方理解了他们的爱情并抱有负罪感,最终将二人合葬。
——这种现代版的《孔雀东南飞》当然只存在于小说家美好的想象中。在重庆本土作家莫怀戚的小说中也曾提到过在20世纪初有一位德国医生来到重庆行医济世、声名远播。不过这些想象也并非毫无根据。据好事者考证,南山上面还真曾住着一位德国医生:保罗·阿斯米(Paul· Assmy)。而他确实有一位来自中国武汉的妻子。
不过保罗医生名留后世倒并非是因为对当地老百姓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功绩,也并非是因为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所有和保罗医生有关的风流韵事不过是“一块墓碑引发的猜想”罢了。
从墓碑到使馆——德国大使馆的前世今生
从现今重庆邮电大学往广益中学方向走,在大路的尽头有一座古雅别致的双层别墅——单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讲的话,确实算得上是别墅。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竟会有如此典雅的建筑,更不会想到这里曾是抗战时期德国驻华大使馆的旧址。在大使馆后面的路边上,有一块简朴的墓碑,墓碑的主人正是德国医生保罗·阿斯米。
这位保罗医生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墓碑为什么竟可以立在德国使馆的后面呢?难道他是死在任上的德国大使?其实,德国正式将驻华使馆迁往重庆是1938年的事,而保罗医生在1935年就去世了。
1981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重庆成为开埠港。德国也随后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办公地址在今天的七星岗附近。保罗医生也应德国公使之邀到重庆开设诊所并筹办、主持医学院校。一开始,医生办公、居住都在诊所里。后来,他在南山上修筑别墅以安顿妻儿。至于为什么选在南山就不得而知了,后来公开的他的日记里也并未提及。不过,当时甚至有英国人在上面修建教会学校(广益中学前身),想来当时的山上并不像现在这样冷清,而是相当热闹吧。
至于别墅变使馆,那是保罗医生死后3年的事了。
保罗医生于1935年在这个他曾经相遇、相知的城市辞世,只留下孤独的坟墓和别墅。1938年,由于坚持全面抗战的需要,当时的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德国大使馆也随之迁来。不过,主城大部分地区都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之下,德国大使馆便向保罗医生的后人租用别墅作为新的办公地址,毕竟当时很多国民党政要在南山上建有别业。不过,这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大使馆驻地之一了:1941年,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德国使领馆撤出重庆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德国大使馆——保罗医生的故居从此破败了。即使在重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广益中学的深处,在南山文峰塔附近,在杨家山步道的尽头,曾有一国大使在此办公。
这座不为人所知的大使馆数十年如一日地静静伫立在群山之中,好像在静候我们来访。我和友人沿着几十年前的人们留下的大道,趁着清晨的薄雾和偶尔透过树枝倾泻下的斑驳晨光,聆听着默默的呼唤,寻访那曾经熙来攘往的地方。走到尽头,我们看到一幢中西结合的单体式建筑:青砖、青瓦、飞檐、木户、至今依然通透的巨大玻璃窗、青苔覆盖的青石板台阶……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木石搭配浑然一体,从设计到建造都一丝不苟,充分体现出德国人的务实、严谨。拾阶而上,踏在二楼的木地板上,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目之所及,一个巨大的壁炉又仿佛让整个屋子温暖不少。你很难想象这栋房子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也很难想象它看起来弱不禁风,却从来没有经历过太大检修。1991年,重庆南岸区政府才把大使馆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委托专人进行看护。
我和友人漫步在铺着厚厚山泥和枯枝的路上,感受着夏日山脚下感受不到的清凉、惬意,不由得陶醉了。脚下隐约可见山石铺就的路基,仿佛诉说着当年的热闹和重庆在抗战时的辉煌历史。走到山路边上,透过林荫和雾霭,隐约可见朝天门码头和渝中半岛,更可以看见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和溯江而上的轮船。让人不由得思绪翻飞,回到那个战火连天、人民艰苦奋战的豪壮年代!
在德国大使馆的瞭望塔,透过树荫,可以看见渝中半岛和滚滚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