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石林撒尼刺绣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2014-07-18朱洋洋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4年6期
关键词:针法石林刺绣

⊙朱洋洋 李 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作 者:朱洋洋,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研究;李 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和工业设计研究。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彝族人口为79636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2.34%,其中大部分为撒尼支系。每逢节日,大街小巷中撒尼妇女的衣着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刺绣的踪影。刺绣,是用绣花针引彩线,按预先设计的图案和色彩在面料上运针,形成不同纹样、图案或其他形制的工艺美术品。撒尼人通过刺绣工艺把生活中自然画面以及通过构思、设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纹样通过走彩色绣花线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撒尼刺绣。

一、撒尼刺绣的历史溯源

撒尼地区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上部分人物形象的衣服上即有刺绣花纹的痕迹。彝族刺绣工艺在历史资料中多次被提到,其刺绣工艺的起源据推测来源于四川地区,最初引进是学习模仿汉族刺绣工艺,随着撒尼人民生活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结合,逐步发展形成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彝族撒尼刺绣。

二、撒尼刺绣工艺简述

传统的撒尼服饰中,刺绣主要应用在衣领、袖口、门襟、下摆、腰围等部位,在围裙、背被(图1)、头帕等用品中也大量运用。传统撒尼社会将女性刺绣水平的高低视为衡量其聪明灵巧及处世能力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刺绣工艺在家居装饰中广泛应用,例如桌布、壁挂等。刺绣成为撒尼人民服饰及生活装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刺绣面料 传统撒尼刺绣以手工纺织的麻布和土布为基础面料。麻布多为乳白色,由苎麻纺线织制而成,结实耐用。有的在织布过程中掺杂深蓝色的麻线,局部形成深蓝色纹样,更具装饰性和美观性,一般作为男士布褂(图2)和挎包的面料。土布即传统手工工艺织制而成的纯棉布。撒尼人喜好黑色及深色,故当地土布多为黑色或深蓝色,用于服饰和挎包的镶边、裤子、腰带、包头布等。随着机织工业的发展,除自用物品外已经很少使用麻布或土布,而是在市场上购买机制棉布和化纤布(的确良)。虽然化纤布成本低廉、色彩鲜艳,但长时期使用后其耐牢度会大大降低,颜色逐渐霉黄,不仅影响刺绣的美观性,更直接影响其实用性,因此在实用性较强的刺绣物品中较少使用化纤布。

2.绣花线 撒尼刺绣所用绣花线主要为丝线、十字线和开司米线(腈纶毛线)。丝线为天然纤维制品,质地柔软光滑,光泽度好,价格昂贵,多用于刺绣中写实图案的局部,如绣花鞋、背被的显著部位。十字线(通常认为是棉线)价格适中,容易购买,但十字线较细,刺绣起来比较复杂,耗费较多时间,因此十字线一般只用于自家的服饰或背被。开司米线为腈纶制品,价格便宜,不宜褪色,且线体本身较粗,刺绣工艺变得相对简单,现石林地区对外销售最普遍的刺绣产品多为开司米线所绣,尤其大幅面的桌布、壁挂等产品几乎全部为开司米线所制。

图1 石林撒尼背被绣片(作者拍摄)

图2 撒尼男士布褂(作者拍摄)

图3 几何图案(作者拍摄)

3.绣花图案 传统撒尼刺绣纹样中,太阳花、羊角花、四瓣花、八瓣花、三弦花等最为常见,适当运用几何图案纹样(图3)作为陪衬,如菱形纹、条形纹、回形纹等。撒尼刺绣中也有大量写实性花卉图案,这都来源于撒尼人的现实生活环境,例如马缨花、杜鹃花等图案。撒尼刺绣图案多为对称,将一个独立完整的太阳纹或八角纹纹样置于图案中心,四周装饰以条纹、羊角纹、菱形纹等,图案中心性、整体性较强,工整对称。部分图案由若干相同纹样并排相连、循环往复,与二方、四方连续纹样类似,视觉效果重复性较强。幅面较大的刺绣作品将各纹样组合方法混合运用,整体图案做工复杂,极具视觉冲击力。

4.刺绣色彩 彝族是一个尚黑的民族,撒尼支系也不例外。撒尼刺绣面料多为黑色、深蓝色,但凡是撒尼刺绣,定会使用部分黑色。撒尼刺绣色彩搭配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色彩对比反差较大的彩线的搭配,制成刺绣风格活泼明快、对比强烈,整体鲜艳亮丽,一般用于年轻人的服饰,例如撒尼年轻女子服饰部分选用红白色调为主;另一种配色方式采用整体色彩相近色、调相同的绣花线搭配使用。采用这种色彩搭配方式制作的刺绣作品整体色彩对比较弱,整体和谐素雅,简单大方,多为中老年所用。

5.刺绣技法 石林地区撒尼刺绣一般沿用传统的针法与过去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有挑花、顺针平绣和镂空贴花等基本针法。同一作品中往往是多种针法搭配应用,很少有使用单独一种针法完成刺绣过程的现象。

挑花针法采用经纬纹路明显的直纹布,其经纬纱线交叉形成的网眼方便运针,一般有十字挑花和平挑花两种。十字挑花与十字绣针法相似,经纬纱线对角运针,形成“×”字形,以此为基本单位,反复运针,最终形成预设图案。平挑花针法是沿着底布的经线纹路上下运针,形成无数条与经线平行的“一”字形,通过运针起始点的差异构成图案。顺针平绣是在刺绣前用纸裁剪出预设图案贴在绣花布上,沿着纸图案绣出相同方向、平整密集的线,最终把纸样完全遮盖,形成一个完整的刺绣图案。镂空贴花一般是将厚纸粘在彩色布上裁剪出预设图案,然后将厚纸与彩色布一同粘在色差较大的刺绣底布上,在两种面料接缝处运针绣上金线或银线,形成凸起的滚边,整个刺绣图案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三、撒尼刺绣的功能分析

1.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石林撒尼刺绣是历代撒尼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也是撒尼人情感和精神的物化载体。刺绣是撒尼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撒尼刺绣的图案纹样、颜色搭配、刺绣针法等都反映出撒尼人的独特价值观、审美情趣与民族心理,这与撒尼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是密切联系的,是撒尼人对大自然艺术化和审美价值的反映。另外,刺绣在撒尼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着巨大的实用功能。刺绣广泛应用于撒尼服饰的袖口、裤口、门襟、领口等常用部位,这些刺绣工艺不仅增强了服饰的装饰性和美观性,同时也增加了服饰刺绣部位的厚度,增强了其耐磨性,延长了服饰的寿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经济功能 撒尼刺绣的经济功能是在近些年云南旅游业发展和繁荣以后逐渐体现出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旅游业发展之初,石林地区作为旅游景点,当地撒尼人们向游客销售自己加工的刺绣制品,经济利益比较微弱。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撒尼刺绣不仅向游客售卖,撒尼刺绣加工业已经成为石林地区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地人们从刺绣中获得的经济效益扩大化,不仅包含旅游、商品售卖的收入,更多的是餐饮、住宿、购物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的经济收入。

3.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 撒尼刺绣作品中包含的民间传说、工艺美术、宗教故事等传统文化都是来源于撒尼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沉淀的民族心理、社会观念、宗教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长者在教会年轻人刺绣工艺的同时也将民族传统民间故事讲给后代,使刺绣者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刺绣工艺,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有所掌握。另外,撒尼刺绣本身来源于撒尼人们的现实生活,直至如今仍然与其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其工艺的传承过程本身就是民族生活的一部分。

4.提高民族凝聚力 撒尼女子从小就从邻里长辈那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学习刺绣工艺,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切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这个非正规教育的传承过程中刺绣者自身的刺绣技巧得到提高,同时也被集体劳动的环境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与认同感逐步加深,产生了愉快放松的心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感受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接受民族传统教育,深化了撒尼人的社会心理结构,提高了撒尼民族的整体凝聚力。

四、撒尼刺绣工艺的传承

1.撒尼刺绣的传承方式 刺绣是石林地区撒尼人的传统工艺,在历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地位。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农忙之余进行纺麻、纺线、织布、刺绣等活动,为家中增添用品。刺绣工艺的传承者往往以女性为主,撒尼小女孩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由其母亲或者姐姐等长辈传授技巧,开始只学习简单的基本针法,随着年龄增长与针法的熟练,逐步开始复杂针法的学习与应用。

2.撒尼刺绣工艺传承状况 传统上撒尼地区女子几乎人人都能飞针走线、挑花绣朵,个个都练就了娴熟的刺绣技艺,撒尼地区拥有刺绣工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如今手工纺麻、纺线、织布等工艺逐渐失传,但刺绣针法的传承却得以延续。刺绣工艺的传承仍以家族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但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少,年轻人与年长者所掌握的刺绣针法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年轻刺绣者仅仅掌握了几种简单的基本针法,很少有年轻的刺绣者熟悉传统复杂的刺绣针法。

3.撒尼刺绣工艺的困境 (1)撒尼刺绣工艺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代在发展,经济基础越发重要,大多数人为了谋求经济收入不得不放弃传统刺绣工艺的承接,选择了从事现代产业或者外出务工,从事传统刺绣的人群越来越少,很难见到成群妇女坐在一起共同刺绣的场面。(2)撒尼传统刺绣工艺后继无人。撒尼村寨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减少了刺绣工艺的传承对象;(3)石林当地现存的工业化刺绣加工企业迎合旅游业的发展,融入其他民族元素,淡化了传统撒尼刺绣工艺的文化内涵,部分刺绣工艺有些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4)历史遗留刺绣产品得不到有效保护。石林地区撒尼阿诗玛文化的发展与旅游业经济增长相比劣势凸显,因此,撒尼文化中的传统刺绣工艺文化没能像旅游业一样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良好发展。此外,石林当地文物保护设施设备较为落后,对历史遗留刺绣的整理与抢救工作难以开展,大量历史遗物散落民间,面临着流失的危险。

五、撒尼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对撒尼传统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从理论角度讲,有助于建立彝族撒尼支系刺绣文化理论体系,填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空缺,有利于丰富民艺学、民俗学、民族学以及民族民间工艺。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撒尼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呼吁、认同和保护,是撒尼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撒尼刺绣款式多样、图案丰富、色彩绚丽、艺术性强等特点奠定了撒尼刺绣在旅游业中作为旅游商品主力军的基础。对撒尼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可以稳定和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让撒尼人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石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最后,在经济基础变得愈为重要的现代经济生活中,刺绣工艺文化产业若能积极发展,当地人们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工作在外地的撒尼人民很有可能会出现返乡潮流。人们不仅能在自家门口够获得经济收入,还能与家人团聚,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还可以减少许多其他社会问题。

2.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古老的、传统的工艺文化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的矛盾较为突出。在目前看来,传统撒尼刺绣文化亟须保护与传承,并且需要一个合理发展的方向;同时撒尼地区较为落后,经济上也有待发展。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传统手工艺生产低效率,过程繁琐,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传统手工刺绣向机器刺绣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刺绣工艺文化保护的角度看,这种民族的、原始的、手工的技艺才是文化保护的内容。究竟是延续传统手工刺绣工艺还是顺从新时代工业刺绣生产,这需要对撒尼刺绣工艺进行进一步分析。

笔者认为,只要守住刺绣工艺中的核心,其他方面适当发展是可行的。技术总是要发展的,也应该得到合理的发展。撒尼刺绣中手工针法的传承是重中之重。然而手工针法的传承与刺绣机器生产仍有冲突,所以对于撒尼刺绣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刺绣针法保护和刺绣经济发展两种方向。

保护传统刺绣针法的战略注重刺绣工艺文化的传承,不以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结合石林地区旅游商品的分类,侧重高档刺绣珍藏纪念品的开发。这种刺绣产品手工制作,艺术性强,价格较高,收藏价值也高。如此以来,不仅可以保护传承撒尼传统手工刺绣工艺,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其次,撒尼刺绣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将其纳入教育文化机构的科研范围,设置为高等民族艺术及纺织艺术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可以培养新一代刺绣工艺的非正式传承人;再次,通过社会各类基金会以及政府单位的共同努力,成立专门针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撒尼刺绣)进行教育与保护传承的示范性高等学校,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毕业后回到非遗文化原产地进行传承与发展。

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战略,即在当代机器制造业盛行的整体环境下,注重民族色彩与图案效果的同时,发展机器刺绣产业。机器刺绣具有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率高、商品利润丰厚、产品色彩鲜艳、顾客群体广泛、有一定民族特色等特点。因此发展机器刺绣产业必须拓宽商品市场,扩大客户群体。在保持撒尼刺绣工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推广,尤其是在家居服饰生活用品等类型上深入研究,逐步将刺绣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中。

撒尼刺绣的保护与开发应当走侧重刺绣针法保护和侧重刺绣经济发展的二元化发展道路,如此可以促进传统撒尼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石林地区刺绣经济发展二者的和谐,有效地解决保护传承撒尼刺绣传统工艺文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顾此失彼的矛盾。

[1]李忠德.中国民族名片——石林彝族撒尼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赵敏鉴.石林彝族撒尼刺绣在发展中的演变及产业化[D].昆明:云南大学,2010.

[3]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28):26.

[4]肖青.石林阿着底村彝族刺绣工艺调查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5(3):6.

[5]李赞阳,殷必聪.浅论彝族刺绣工艺品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2011(3):267.

猜你喜欢

针法石林刺绣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峥嵘向上石林峰
黄河石林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