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海外游学: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2014-07-18刘乐
刘乐
近年来,海外游学受热捧,尤其暑假期间,几乎成了孩子补课之外的另一重要选项。所谓海外游学,按有些组织者的说法,不是单纯的游,也不是单纯的学,而是让学生“在游与学的整合中拓宽国际视野,丰富人生阅历,接受西方先进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熏陶,感受纯正的英语学习氛围,为今后出国留学打基础”。那么,海外游学真的如宣传所言,能够让孩子如此获益吗?
免费资格的由来
去年暑假,我在重点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从欧洲旅行回来,我羡慕不已。他神秘地对我说:“只要你愿意,也有这样的机会。”据他说,他是因为给一家培训公司招揽海外游学的生源,招够了10个学生,他的欧洲游费用全免。
我对这件事上了心,来到朋友所说的那家培训公司,详细了解了游学的项目以及组织生源的方法。公司业务代表小陈告诉我,我可以着手准备进行下一季,即寒假的游学招生工作,他会全力帮助我。
我是高一的班主任,还带着两个班的英语课。我搞了一次家庭摸底,了解了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结果不尽如人意,家长们大多是工薪阶层,很难掏出几万元钱的游学费用。小陈建议我扩大推介范围。我灵机一动,想到我校近几年跟一所辅导学校有业务合作,不定期地在学校大礼堂召开家长会做各类专题报告,顺便给家长发发传单,让有意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留下电话。这其实就是向家长做广告,只是不像站在学校门口给家长发传单那么露骨,但效果会很好。我决定借专题报告会的机会,给家长们做个关于游学的演讲。当然,这要得到校领导的同意。小陈得知我的想法后,决定亲自攻关。
随后,我瞅个机会把小陈带进了校长办公室,介绍给校长后便识趣地离开了。等小陈出来,我问他谈得怎么样。他胸有成竹地说:“有戏。”
果然没过几天,校长叫我过去,说:“既然学生们对游学有需求,那就让小陈来做个报告吧,你配合他的工作。”出国梦有望实现,我内心非常激动。
期中考试后,在高一全年级大会上,在辅导学校做完例行报告后,小陈在校长的隆重介绍下开始发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通过海外游学对外国文化会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其间小陈放了很多幻灯片,是往届同学参加游学的照片,还有部分孩子的游学日记:“美国游学中,我圆的最大梦想就是参观了哈佛大学。漫步在建筑风格古朴的校区,满目的新绿青翠动人……考上哈佛的目标也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我在澳大利亚的游学记忆是五彩的,黄金海岸的天总是那么蓝……我要学好英语,这里我一定会再来。”
小陈的演讲调动了家长的热情。大家感慨,若条件允许确实应该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但大家问过价格后又很沮丧,这比通常的旅游报价要高出很多,比如瑞士-意大利-法国这条线,旅游报价1.5万元左右,游学的价格却高达3万元。于是小陈又详细讲了游学与旅游的区别,说孩子在玩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陈的报告效果不错,我很快就确定了12名学生的澳大利亚游学报名。作为这12名学生的带队老师,我自然得到了免费出国的机会。
游学的各种猫腻
出发那天,整个团在机场会合,才知道我们是一行40人的大团,除了导游和我,还有一名带队老师。熟悉之后才知道,这名带队老师和我一样也是招够了10个学生享受免费出国的。
孩子们第一次出国非常激动,很多同学第一次坐飞机,对飞机上的设备非常好奇,从椅背上拉出小屏幕看电影,在全英文菜单中寻找中文字幕的电影。即便在夜航时也不困,大家围在机舱后部的吧台周围,喝着饮料品着小吃,聊得很起劲。到达澳大利亚后,大家看到悉尼歌剧院时无不惊叹,在黄金海岸看到浅水里就有各种各样的鱼群难掩欣喜,看到荒郊野外有免费公用的燃气烧烤炉而觉得不可思议,更为荒僻之地的卫生间也那么干净整洁并备有卫生纸而感慨……十几天的行程里,孩子们都保持着这种兴奋,玩得非常开心。但作为带队老师,从客观角度来看,我不得不承认,如果家长跟着来,肯定会很失望很不满,会认为钱花得不值。
游学之所以比旅游费用上贵出一大截,最根本的原因,按照组织者的宣传,是因为有“学”的成分在其中,但走过实际行程才知道,学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和成人旅行团一样,在赶景点、购物。孩子能探访名校是家长最为看重的,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行程单上,组织方只是模糊地列出校名: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等,没有具体注明探访形式和内容。也有家长就此问过导游。导游答复:“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赶上教室、实验室没有学生使用,就有机会进去参观,如果人家正在上课就不好打扰了。”而我们抵达澳大利亚时,各大学已经放假,实验室、教室、图书馆都已关闭,根本无法进去。实际上罗列的几所大学,都是学生们在校园里走马观花地转了转,甚至有的就只在大门口停留一下,导游提醒同学们拍照留念,其实也就是给家长有个交代,已“到此一游”。
旅途中,有家长从国内打来电话追问,什么时候与澳大利亚几所大学的工作人员、留学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导游说:“别急,这个一定会安排。”很快,导游通知大家:“明天下午会有一些外国朋友和大家一起活动,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前准备。”第二天,几名外国大学生来了。他们简单地自我介绍后,就开始和大家载歌载舞玩了起来,后来又一起聚餐。有孩子试着问他们留学方面的事情,但他们都是当地在校大学生,对留学方面的政策并不知晓,孩子们也就不再多问。此后再也没有外国人来到游学团队里,所以主办方承诺的“接受西方先进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熏陶,感受西方独特的英语教学风格、纯正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对外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质量的感性认识和判别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提升孩子的英语水平也是家长的一大期待,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行程里没有专门的英语课或者文化课,又没有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的安排,孩子们基本都是和队友在一起,讲着中文,英语能有什么提高呢?偶尔在餐厅、酒店、旅游车上用到英文,也都是吃喝拉撒方面的简单交流。而且孩子们很快发现,在国外讲英文,根本不用一本正经地讲出完整句子,只要说出一两个单词就解决问题了,“milk、 coffer、hot water”这种词特别常用。但回来后,孩子们往往会这样告诉爸妈:“英语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但口语确实是好了。”很多家长便因此觉得,钱没白花,还是有收获的。
游学成了纯粹的看景和购物,本已脱离游学的初衷,而且还大有内幕。在去一处属于私人领地的生态园时,导游说去买票,让大家等一会儿。时间不长她回来了,给大家发一种圆形小粘贴。我没想就问:“票呢?我帮忙把票发给大家。”导游给我递了个眼色,我不知哪里不对,住了嘴。导游跟孩子们说:“门票留在我这里,你们有这个标识就可以,不要走散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处开放式景观,是全免费的。慢慢地我发现,行程中大多数景点其实都是免费的,而孩子们的家长并不知情。很明显,这么做是为了降低成本。
而提到购物就更过分了。通常人们认为,导游带去的店,有导游的回扣在内,商品的价格高点是必然,但品质至少有保证,可这次游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导游带大家去了澳大利亚羊毛用品店,孩子们被一款雪地靴吸引,可靴子的标价换算成人民币接近2000元,比国内的品牌要贵出很多。“这是澳大利亚的产品,价钱当然不一样。”导游三说两说孩子们都动了心,纷纷掏钱购买。有一个孩子因为钱不够,给家长打电话要钱又没打通,急得都快哭了。
过后,几个孩子不顾导游阻止,匆忙逛了一家悉尼的商场,其中那个在羊毛用品店没买上雪地靴的孩子,在商场一下子买了两双雪地靴。他激动地说:“真便宜啊,换算下来才500多块钱人民币!”这下,前面买了靴子的孩子不干了,纷纷找导游。导游镇定地说:“这就像国内卖羽绒服,同样款式的衣服,不同的牌子价格当然不同,我带你们去的是专卖店,品质更好,当然价格也更高些。”孩子们相信了,但我心中狐疑,没敢多说。更让人郁闷的是回国后,游学团里的一个孩子想显摆一下他的澳大利亚雪地靴,可他表妹不服气,没觉得比国内买的好多少,最后居然在他的靴子内底上找到一行英文小字: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缺乏监管投诉难
学生家长愤怒地给我打电话:“不远万里背回来的,居然是中国产的靴子!这不是欺诈吗?怎么学校推荐的游学会发生这种事情?”我也很意外,赶紧安抚家长,答应帮她解决。
事实上,从澳大利亚回来我就接到几个家长的质疑电话,他们觉得孩子没学到什么东西,英语也没提高,只是玩得高兴,跟当初的承诺不符。但由于游学合同模糊,家长就是想投诉,手里也没有证据,我也只好解释安抚。私下里,我听到同事这样议论游学:“游学闹剧,肯定有人渔利。”“不如报个旅行团。”“游学的孩子,居然还给家长购了一大堆东西回来。这哪里是什么游学,纯属学习购物、消费和模仿人家的生活方式去了。”我听得心惊肉跳,如果他们再知道那十几个孩子还“分担”了我的费用,还不知道会说什么难听话。
我把这些质疑转述给小陈。他不屑地说:“就十几天时间,能让孩子脱胎换骨?是他们自己对游学的期望值太高了。”我又委婉地讲出行程中的诸多问题。小陈无奈地说:“我们是和旅行社合作的,可能实际操作中旅行社做了手脚,但为了降低成本,我们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然,他们少赚钱我们就得多掏钱。”
在游学期间,我与另外一位带队老师聊过,她说他们学校,除了澳大利亚线路,还有欧洲和美国的游学,参加的学生总数不下50人,学校方面由教务处主任负责和旅行社合作。就她所知,教务处主任的妻子此时跟另一个旅游团一起,正在欧洲旅行。看来游学就是商业运作,各方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当然会想尽办法投机取巧。
但如今学生买到假货,一传十,十传百,几个买了雪地靴的家长都对我有意见,这件事在学校传得沸沸扬扬。我打电话给小陈,希望他能解决,小陈说那是旅行社的问题,让我去找带队导游。我给导游打了电话,她则给了我外地一家旅行社的电话,说澳大利亚地陪是那家旅行社负责的,这一竿子就把我支到国外去了!我不找地陪,只找她。我催了好几次,她才联系了地陪,并转述了地陪的解释:是她带团队去的专卖店,但并没有强迫购物,而且靴子上面注明了“中国制造”,是学生自己没看清楚,她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我把这话带给家长,家长很生气,他们自己去找旅行社,也只得到了地陪导游的电话,要联系就得打国际长途,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培训公司组织游学,出了问题却推给旅行社,而旅行社也并非独立承担这次游学,又跟别的旅行社合作,层层转租。这回幸亏是小事,如果旅途中发生重大意外,责任如此不明确,肯定也会互相推诿,最后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我怀疑公司的资质有问题。我当初相信这家公司,是因为朋友与他们有过合作。而学生和家长也几乎没有考虑过资质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学校能与这样的机构合作,肯定是考察过的,家长信任学校,自然也信任学校推荐的机构。
我去查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营业范围有留学咨询、留学培训等,没有游学一项。可再详细了解才知道,游学团与一般出境游完全不同,公司不能办出境游,但是可以操作游学团,只要和有出境资格的旅行社合作就可以。而且,因为游学团的签证类型和一般的团队旅游签证不同,操作会更简单。所以小陈公司的操作并不违法。
我又问了教委的朋友,他说学校组织的这种海外游学活动,一般都是学校与社会上的一些公司合作,不是学校的业务范围,属于企业行为,教委无权为其他公司制订规则。另外,这种学校组织的海外游学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完全由家长自愿参加,所以也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我明白了,为什么暴利的游学能生机勃勃地开展,又敢玩猫腻,就是因为缺乏监管,市场混乱。
过了很久,家长的不满才渐渐淡去。我决定再也不组织游学,不去享受那个提心吊胆的免费出国游了。
但游学业依旧蓬勃地发展着,陆续听到有同行成为了带队老师。同样的,学生回来家长也有很多抱怨,偶尔听到有家长对游学的评价不错,细问之后得知,他的经验是,首先要找有出国资质的培训公司,免得和旅行社层层转包,影响服务质量,另外最重要的是要盯死合同。他与培训公司除了签订格式化合同,还额外签了一份补充合同,把游学中的各个项目全部细化注明,他甚至拿到了孩子每天上课的课程表,提前半年让孩子在语言上做准备。他给孩子报的是暑期美国游学项目,游学时长为3周,只在佛罗里达一地,孩子们上午由外教授课,下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参观警察局、到市场学习购物等,晚上住在寄宿家庭里,周末也会给孩子安排游玩迪斯尼乐园等娱乐项目。游学结束后,孩子的收获很大。看来,要在缺少监管、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游学市场真正达到游学目的,家长除了有钱,还要有智慧。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