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

2014-07-17陈婷婷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现象

陈婷婷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化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一、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和学生的“表演”。因此,每当我走上讲台,都要求自己面带微笑、充满激情、衣着得体、言语铿锵。一节课在声情并茂、跌宕起伏中结束,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

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当前最根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青少年感知能力的日益增强,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正悄然走入课堂。问题是:如何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呢?这就要求教师从每节课的课堂设计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实验操作是化学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开发性的动手方式,我们教师要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除学生实验外,可以把演示实验中某些简单的环节交给学生去做。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地阅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创设阅读的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对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很感兴趣,

但有很多的化学反应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对于这类反应,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将没有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改变为有鲜明的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

这样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下册“常见的碱”这一课题中介绍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个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学到这里,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反应了吗?问题提出后,

学生兴趣大增,组成了几个合作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我的引导下下,设计出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A: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一个带胶头滴管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导管一端事先绑好一只气球,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氢氧化钠溶液。挤压胶头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内,振荡,观察现象。 

方案B:收集满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迅速用一个带U形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瓶口,U形导管内事先装了一些水,静置,观察现象。 

方案C:将一支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

方案D:取一质软的空矿泉水瓶子集满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氧化钠溶液,塞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讨论以上实验方案后,同学们发现了:不同的实验设计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现象,但原理都是随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从而出现了气球变大、U形管液面左侧上升右侧下降、试管内液面上升、软塑料瓶变瘪一系列现象。

三、热点问题结合于课堂 

现代的中学生已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况中摆脱出来,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颇有兴趣,应该说,这也是近几年中考的关键考点。我时常翻阅报纸、

杂志,从中寻找一些与我们化学教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等,大范围的到外国、外省、外地区,小范围的到本省本地区、本乡甚至本校。特别是自己身边的示例更能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

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这些知识,既容易被同学们掌握,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计算机集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引起学生高度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瞬变搞定格分析,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问题得以顺利突破。因此,教学中尽可能使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化学的课堂教学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现象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猜谜语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