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成就高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2014-07-17郑有财
郑有财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设定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综合评定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任务通过研究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性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技能。该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小学生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往往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弊病,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技能和长处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因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目标和课程组织形式上与合作学习都有很强的融合度。
新课程改革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列为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有何意义,又该如何开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粗浅探究。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核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终身受益的技能和本领。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合作氛围,让同伴们一起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这无疑比教师一味地用语言引导,或是在教师亲自带领示范探究,有更好的效果。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启迪、共同探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动、自发的学习。
在综合实践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同伴之间相互获取知识,学习经验和方法,比单纯地从教师那获取理论知识更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身体和智能都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和创造性特征十分显著,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众多“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性,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具备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突破习惯性思维,发挥自主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细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今,虽然小班化教学得到了普遍实施,但尽管如此,教师要对二三十名接受能力尚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学法指导的话也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帮扶学习的作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般以五人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分为四至七组,各组选一名负责人,教师只要集中对负责学生进行重点指导,然后让组长指导组员一起研究,这样省时省力,效果也更为理想。该模式一方面将教师从烦琐的教学过程中解放了出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了组员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合作学习的开展方法
1.科学地组建活动小组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是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总的来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分组的基本原则,即在由四至六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内,安排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做到人尽其用;各组之间整体实力尽量做到基本均衡,通过各自组成员的协同努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基本均等。另外,小组长的选择也应该十分慎重,可以由各小组成员共同推荐,让那些组织能力强、工作积极、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小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流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加以适当调整。
总之,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的建立必须追求高效、团结,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人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注重集体力量的发挥。
2.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我们的午餐”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孩子们喜欢“过家家”的小游戏,喜欢做“饭菜”,于是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厨艺大赛”的情境:在教室里摆设了很多个小摊位,上面放置了各种食材和餐具,让学生进行“厨艺展示”。学生仿佛走进了美食天堂,觉得十分新奇,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现场分工合作,有的“配菜”,有的“洗菜”,有的“炒菜”,还设计了多个好听的菜名。整个实践活动课堂轻松活泼,教室俨然一个童话般的厨房。另一方面,教师应合理安排综合实践的合作内容。尽管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有效开展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任何教学任务的最佳授课形式。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为依托,选择有合作探究价值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如小科技制作,对动植物的观察等;而有的活动系统性比较强、时间跨度大、难度高,如对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对家乡习俗的调查研究等,这些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3.教师引领,有效合作享乐趣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任务有任何的减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探究活动方向的准确性。在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亲自深入学习小组,仔细倾听、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调整方式,设置全班学生讨论的问题,思考需要亲自讲解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指导和监控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开展“凉茶的研究”的主题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调查组与服务组交流凉茶的历史,摄影组展示活动的剪影,文艺组、美工组出版小报、画报……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分享到合作的乐趣。
4.及时交流,激励评价促发展
小组合作离不开及时和有效的小组交流活动。当活动某一步骤结束,成员需要汇总活动成果,进行资料加工整理,评价彼此表现时;当有新的问题,不知活动怎样拓展时,都需及时讨论。教师要求组长召集组员进行资料汇总,撰写调查报告,及时交流总结,尽可能地确保成果交流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与促进作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着重突出小组成员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鼓励学生扬长避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突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全班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进行适当奖励,激励其他小组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分享,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新局面,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评分,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共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合作学习更是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入了源头的活水。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兴趣更加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得到有效施展。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将得到飞速培养和提高,最终实现高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