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的尝试
2014-07-17焦淑红
焦淑红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旨在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其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目的的教育。新课改以来,各科教学都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培养。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和“励志教育”的主要内涵高度一致。鉴于此,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无疑对各科教学改革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渗透励志教育呢?
1.充分利用学科内容,帮助学生产生深刻的生命觉悟和人生觉悟
在学完“细胞结构之细胞器”这节课后,笔者建议学生们课外每人选择一种细胞器,以《细胞器争功》为题写一段相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一下这种细胞器的功能。课外大家都兴趣浓厚地写了相声词,第二节课还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纷纷表示自己所描述的细胞器有多么重要,功能有多么强大。
展示完之后,笔者顺势问大家:“你们能说说哪种细胞器最重要吗?”学生们齐声回答,都重要!对啦,它们的作用虽不相同,但每一样都不可或缺,并且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发挥出它们自身的价值。学生们点头表示同意,笔者便再问:“那大家想想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生命系统,我们每个人生来是不是肩负更大的使命?要完成这样伟大的使命我们是不是也应学会合作?”在“配子多样性”教学环节中,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人出生的概率有多大?单单考虑每个人有23对同源染色体,那么父方和母方都有可能产生223种配子,而任意两种配子结合的概率就是49729(223×223)分之一。所以每个生命诞生的概率都是亿万分之一。我们不正是那亿万分之一中最优秀、最强大的那一个吗?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能力呢?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呢?而我们每个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呢?是做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凡夫俗子,还是做一名为人类、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呢?通过以上内容的讨论和思考,笔者看到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深思之中,笔者相信这种数据科学的计算一定对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2.充分利用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寻找成功要素和奋斗方法
科学家的经历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励志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当给学生讲一讲他们的事迹,就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譬如,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生平事迹。1822年,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1840年他考入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后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1843年10月,因生活所迫,他步入奥地利布隆城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在维也纳读书期间,他受到了相当系统、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也受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的影响。1856年,孟德尔回到布鲁恩不久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他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通过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重要规律,并因此而成为了遗传学的奠基人。
在读完上述资料后,笔者问学生们从孟德尔的事例中看到了哪些成功的要素。学生们思考了片刻后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起点并不决定终点。孟德尔虽然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孟德尔从小的兴趣成为了他一生的奋斗方向。③追求真理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孟德尔遭遇过很多打击,但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通过这样的练习笔者相信一定能加深学生对于成功的要素的认识。其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类似的包含丰富的“励志”因素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发现了染色体进化机制的摩尔根,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把他们的事迹适当地对学生做一些介绍,就可以促使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成功的要素做出一些思考。
3.充分利用PPT、学案等教学手段中的空白,拓展励志教育的空间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PPT在我们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甘肃省环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自从2013年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后,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运用PPT上课的方式很感兴趣,每到课间很多学生还让教师给他们放歌听。笔者在教学之余也喜欢给学生听歌,这其中就有很多励志歌曲,像《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这种看似随意性很强的活动,却在无形中拓展了我们励志教育的空间。其实,只要大家有心,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发现很多可供我们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自从我校大力推行“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校也积极倡导师生使用导学案,如果我们在学案的页眉或页脚印上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不就可以使那些陷入疲倦或懈怠的学生得到及时的警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