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儿童“怯”画引发的对支持性 教育策略的思考
2014-07-17杨新亚
杨新亚
现象1:“没有范画就不会画了吗?”
大(1)班的美术活动区显得很冷清,老师邀请早到的小朋友画画假期里开心的事,“被”点到的孩子有点不情愿地坐在画桌旁,迟迟不肯动手。老师问其原因才知,“没有范画他们不会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画画是模仿学习、完成任务,而不是创意表现、宣泄感情。
现象2:“老师,我不会画;哎,又要画画了。”
集体教学活动课《画画我自己》,当孩子们观察讲述过自己的外貌、服饰等特点后,老师请孩子们开始作画,只听见“老师我不会画”,“哎,又要画画了”,诸多不协调的声音从底下弱弱地响起。5-7岁的孩子正进入绘画的图式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厌倦情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教师在教学中都曾遇到过这两种现象,那是什么影响着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自主性的发展?又是什么让孩子害怕绘画?通过分析、了解、汇总、反思,归纳了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范画教学和灌输式教授的方法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使孩子在日积月累的活动中养成了模仿的习惯,产生了依赖的心理。
第二,成人不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孩子的绘画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对幼儿美术心理的认识和关注度不够,产生了技能教授高于想象培养的教学误区。
基于对以上成因的分析,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持性教育策略,来改变孩子的绘画现状,使他们能愉快自主地参与绘画活动。
一、营造一个丰富、和谐的心理氛围
孩子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美好、积极的感受能激发孩子参与兴趣和创作欲望,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理念,不断分析孩子的个体特点来修整我们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儿童本位的角度出发,明确自己的身份,支持孩子的自主发展和自主表现,让绘画成为孩子讲故事的一种方式,消除孩子心理的抵触。其次,我们要给孩子适宜的技术指导,让孩子内在的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的活动真正地“活”起来。自主性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教给儿童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识等,采用一套节省智力资源的教法,让儿童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孩子学会迁移、联想等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指导孩子绘画不仅仅是学会怎样对着范画画一只猫,画一朵花。第三,我们要尊重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画法特点,给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让“玩”成为他们活动的重心,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建立起绘画的自信。
二、创设一个充满美术元素的艺术空间
“美术是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力。”可见,要激发孩子走进艺术活动,首先要刺激孩子的感官,唤起他们主动观察的兴趣,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环境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空间。我们可以将名家名画融入环境布置中,或镶入镜框挂于墙壁,或做成装饰品悬挂于空中,让孩子时刻行走在艺术的殿堂中与大师对话;建立鉴宝区,和孩子、家长一起搜集生活中有艺术元素的物品陈列在区角中,分主题依次展示,让孩子感受艺术的多样和奇特;丰富自然角的植物种类,将自然移入活动室,展示有特色的盆栽,引导幼儿写生等,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图书区的绘本也是引导幼儿感受艺术表现的一种资源,现在的好多绘本不单是语言故事书,更是一本带有情节的绘画本,他们的表现方式很多样,有线描画、布贴画、水粉画、彩色铅笔画、油画、棒画等,在孩子阅读故事时,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让孩子观察绘本中的美术作品,拓展孩子的艺术表现渠道,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根据孩子的知识、能力水平,逐步增添美术工具,来丰富孩子的美术表现方法。
三、建立一套动态、多元的评价标准
《指南》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作”两个角度阐述了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在它的论述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艺术活动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应该寻求一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途径,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悟生命的价值。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关键,美的感受和表现是方向,符合身心发展是中心,所以我们要对不同能力的孩子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多看到孩子画中的创新点和情感点,要多关注活动中孩子的艺术品质和过程中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用像与不像来评判,不要一味地追求技术的精湛和效果的完美。教师评价方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在实践中,我为我班的孩子开辟了一块“心情故事墙”,让孩子将自己的心情故事画下来,展示给同伴看,引发孩子们对作品的交流与感受,对交流积极的孩子我们会给予他奖励。我们还修改了评星标准,除了教师评、同伴评还增加了自己评,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表述来争取奖励,在奖励中有一个“与众不同奖”,就是鼓励孩子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美术区增设了创意坊,让孩子们尝试多种作画风格创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家长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的暗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家园达成教育一致非常重要,我们将我们的评价观通过家长会告知家长,借助孩子的作品指导家长科学地赏析儿童画,感受孩子绘画技法之外的内心情感,知道当孩子乐意涂鸦时我们要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共同创造一个能促进孩子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环境。
四、制定一份全面、合理的活动计划
计划是活动展开的“纲”,全面合理的计划能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在制定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首先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也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在某一阶段解决某一问题,孩子在发展,他的能力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统观全局也要关注阶段。其次,要尊重美术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提供上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解读《指南》对艺术领域的阐述,从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阶梯性的学习和发展。其三,要将美术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课程主题活动中,以主题为背景体现出整合性和整体性,也就是要围绕主题背景来设计安排活动内容,又能融入美术作为独立领域课程的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孩子绘画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最后,我们要考虑5-7岁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天性和表现特点,要尊重孩子绘画活动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到意识的发展规律,要多引导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美来提高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也就是活动内容要增加欣赏的比重,多让孩子感受美、体验美,激发表现美的兴趣,从而提高创作技巧和表现力。儿童美术的心理机制告诉我们,儿童的绘画有着自主发展的能力,我们唯有尊重和信任孩子的这种能力,才能减少我们教学中的强制干预,让孩子沿着自主的轨道前行。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