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课间有效开展折纸活动的实践探索
2014-07-17穆小红
穆小红
幼儿园课间活动是指一日活动中各个过渡环节时间,这个时间段的教育价值容易被幼儿园老师所忽视,管理也比较松散,有的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所以常常导致孩子们在这个时间段无所事事,消极等待或者追跑打闹、滋生事端。而《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指出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强调管理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
有效管理幼儿园的课间活动,也就是要让幼儿在课间活动有事可做。多年实践下来,我发现在课间有的放矢地开展折纸活动,是老师进行课间管理的“无声”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幼儿认识秩序和追求秩序。因为折纸活动本身特点就如合理的秩序可以在最低层次上保障幼儿的安全,当课间的自由和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和谐起来,就有助于幼儿自律态度和自理能力的发展,满足和调节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需要,稳定其情绪,使幼儿有着愉悦、舒适的自由感受,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自律性发展,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自主管理效果。
一、关注“点”,支持幼儿选择喜欢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发展水平:3-4岁的孩子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而4-5岁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折纸活动要遵循幼儿手指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幼儿折纸的兴趣和水平。老师在支持幼儿折纸的过程中,要关注两个点。
1.来源幼儿的兴趣点
早期幼儿的折纸兴趣点就是自发型的玩耍,对折纸的过程感兴趣,而并没有预先的目标。老师要细心观察并善加呵护孩子原始的兴趣点,给予一定的启发。如:“你在折什么呀?”“你想折什么呀?”“你是怎么折的呀?”等问题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折纸活动。一方面有助于老师了解幼儿折纸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幼儿已有的折纸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折纸结果、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面向其余幼儿问问“你想不想也折一个”“你会这样折吗”,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使无目的活动变成有一定意图的活动。
2.来源课程的活动点
我们幼儿园用的课程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丛书。其主要活动安排或参考资料中也会涉及折纸的集体活动,如:小班下学期中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丽”有个折纸集体活动《春天的郁金香》,主要目标:能用对角折的方法表现出郁金香花的基本特征;养成耐心、细致的折纸习惯。又如,大班下学期的折纸活动《小飞机》的目标:中心折、对折、拼插等方法折飞机;会看图示折纸,养成有条理、认真做事的习惯。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孩子不会折纸。冷静下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前期的经验准备或者没有折纸的活动经验,孩子们是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的。所以在实施集体折纸活动内容时要善于分析折纸活动的重难点,在前期给予一定的铺垫引导,如大班幼儿折《小飞机》前,鼓励幼儿探索连续的对折方法,让幼儿感受到每次的对折都需要细心地将边和边对整齐,这样连续对折后才好看。小班幼儿折郁金香之前,要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的角,并在自由折叠过程中感受角在折叠过程中的变化。这些铺垫性的前期经验完全可以利用课间活动完成,同样运用已有的折叠技能,去创作其他作品,也可以运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幼儿探索。
二、注重“层”,支持幼儿探究折纸的方法
课间折纸相对于集体折纸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活动内容多样化,可以满足部分幼儿对折纸活动的特殊兴趣,对他们的个性形成也起一定的作用。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尊重幼儿折纸的兴趣,更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即在幼儿自主折纸的过程中考虑折纸的规律、特点,分层指导。
1.折折看看,认识图形的点线
自主折纸,了解折纸的规则很重要。虽然说早期的幼儿折纸意图都是自发型的自娱自乐,一般都不会想到要折一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模仿而进行折纸的,但如果在这个阶段,老师或家长就注意有目的、有策略指导幼儿注意“对齐”、“抹平”等折纸的基本规则,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在折折玩玩的过程中积累折纸的经验。同时在这个阶段能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纸在折叠中的变化,就可以让幼儿认识正方形纸在折叠中的变化,从而有效熟悉四边、四个角、中心线、对角线、中心点等在平面图形上的基本位置。
2.折折拆拆,熟悉图示的符号
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尝试把图示和折的方法联系起来,需要实践的过程,需要眼、脑、手并用,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折叠、组合,那关键还是要理解图示符号所蕴含的折叠方法。折纸上的符号还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期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幼儿接受水平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自己记忆折叠方法,更多的是让幼儿在折折拆拆的过程中更好地记忆和学习这样的方法。另外在投放图示的过程中要考虑幼儿的折纸水平,需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投放原则,让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熟悉图示的符号,增强折纸的兴趣。
3.折折想想,摸索折纸的规律
当幼儿折纸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可以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折叠经验摸索折纸的简单规律,如:双正方形的折叠前期是三角形,双三角形的折叠前期是正方形;单菱形的第一次折叠是正方形两边同时向中间折,有两个折印,而双菱形是正方形纸对角线折叠一次,只有一个折印。当然幼儿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如手部肌肉发育的成熟、手动作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等,在技术还是规律的摸索上,同样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这层次的启发引导,要慎重观察,因人而异。
三、形式“活”,支持幼儿体验折纸的乐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当幼儿坚持折出一个“作品”后,教师应当创设机会让幼儿“欣赏”,让幼儿的作品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由式展示欣赏、组合式展示欣赏、玩耍式欣赏等多形式的灵活展示。例如组合式展示欣赏,就是根据幼儿折纸作品的造型、色彩等区别,以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简单的就是把同样的作品组合在一个底版上,只要注意底版和作品颜色之间的一个搭配,如折叠的任何小鱼,和蓝色的海洋底版组合在一起。复杂一点就可以启发幼儿将折叠的许多作品组合排列成一定的形式,如许多小船组合成一条大鱼、一朵大花等,无形中可以让幼儿感受折纸作品的艺术美、创造美,开阔了幼儿眼界,让幼儿的自主活动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四、沟通“实”,支持合力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开展课间折纸活动我们还需要和家长进行实实在在的沟通,以充分发挥家园合力的效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我觉得借助自己班级管理中的活动,来和家长探索、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尽量满足他们教育孩子的需要和提高他们教养的水平,也是促进孩子有效发展的渠道。心理学原理也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
首先,照片类。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常常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孩子专心折叠的照片以及孩子们作品的各类展示照片,共享到我们班级的家长群,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园课间活动的现状。
其次,文字类。处于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获取的专业知识、教育案例的文字机会还是比较多的,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群共享”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有助于家长更新观念,丰富教养策略。我想家长感兴趣的就是孩子当前的活动,所以我一般也会针对具体活动或现象采用调查法、设计问卷表等,就如折纸的调查问卷,除了向家长传达我们开展折纸活动的理念以及方法,也是为了更好地倾听家长的想法。这样的信息沟通真切、实在,有利于教师在幼儿园开展活动,也有利于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在双方的关心、引导下有目的地发展。
在农村幼儿园探索有效的课间管理活动过程中,我把折纸活动渗透在课间活动中,满足了幼儿活动需要,降低了幼儿观望、等待程度,让幼儿在折叠中探索、创新折叠的方法、内容,以及展示的形式,期待幼儿的能力、态度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有效实现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同样也实现幼儿自主管理的价值。
当然也不是说课间活动只安排折纸活动,折纸只是课间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比较适合的活动。只要站在有益孩子发展的角度,细心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兴趣,探索适宜的指导策略,争取家长在教育中的支持配合,那在课间开展类似“折纸”的活动,同样可以让幼儿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并迁移这样的经验、能力,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在动静有序的班级环境中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