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014-07-17程建军
程建军
每年美术的高考总是把素描、色彩和速写的考试作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这其中有其共性规律可循,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创作画是属于综合考试,从创作画中可以看出考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鉴赏水平。我们把前者三项作为三位一体设计教学模式。重点就是要根据高考的要求来解读这三项教学模式的共性问题。
美术高考素描色彩速写教学模式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提高学生美术修养的基础上,扩增一定量的专业技能课,通过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深入地、扎实地掌握造型能力,为学生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和从事一般美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高中美术教学要面对升学,面对高考。有些人认为报考美术院校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没办法而不得不去参加的高考形式。这就造成在美术教学与管理上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容易形成负面因素,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为数不少的学生自身因为文化课的基础平平,想到美术高考这个关口上来闯荡闯荡。因此学生中绘画的水平参差不齐,要在一年内的时间里把绘画基础搞上去,教师就得改换按部就班的做法,要进行教法上的改革,创建或更新教学模式。鉴于高考总是把素描、色彩和速写的考试作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其中有其共性规律可循。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关注素描、色彩和速写三者结合一起创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找出其共性,便于高中学生学习掌握,也便于美术高考的发挥。
美术高考的复习指导,笔者主张的三位一体的模式从操作的形式上说是把素描、色彩和速写结合起来训练;而在理论上说可以把“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考要求”简称为“教、编、考”三者具体要求的结合,构成“三位一体”,目的是为了高考。
高中的美术教材,重点是放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上。使学生能得到更多的美术历史知识和美术鉴赏的基本理论。但是,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更注重的是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把素描、色彩和速写考好。因此教材对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它,而且对教材在编写意图上与高考有相衔接的地方,在复习中要凸显出来。美术高考对考生有具体要求,可能每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样,把“教、编、考”三者要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这是美术高考理论上的要求,千万不可忽视。
美术高考强调的是在作画操作的实践上,能不能录取进入高等美术院校就读,关键是美术高考作画的水平,能不能达到本科线要求。而想要达到这个要求那就得在素描、色彩和速写上化功夫。严格地把素描要求学精学透,把色彩要求掌握得心应手,把速写要求运用自如。这三者的共性是点、线、面的理解和布局。
绘画通常的要求是从直线到曲线,由点到面。素描和速写就是要从掌握线条的发挥和运用着手,一幅画通常是由线条开始的,画面上最初的线条应该说是组成纸面的四条边。线条成为我们构图时界定形状、分割空间、组合调子、控制节奏以及表现质感的手段,在素描和速写技法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绘画中,长线和平行线总是给人以平静的感受,垂直线给人的是威严与庄重感,斜线给人不稳定以及无序感,弧线是具有非常优雅的动感线条。
素描中最基本的是用线和线条技法,其次是抹、擦、揉、抠等。一般我们画一幅作品时几种技法结合起来用比较好,起稿构图时用线,表现大明暗关系时使用纸擦、手揉、抹等技法,最后收拾画面的时候还是回到线条,用线和橡皮来收拾整理画面。
无论是构图还是区分明暗度都需要运用线条的勾勒和填涂。石膏像的素描值得注意的是,石膏像是单色,单个复杂体,单色有利于观察和表现物体的结构与光影。单色使物体的明暗层次变化明显,反光与明暗交界线的特点更强,灰部变化更丰富,亮部的光感更突出。将黑白灰分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大层次。在色彩上掌握从点到面逐步展开。等到熟练掌握了色彩的运用才可以挥洒自如。
去年省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的考试科目为造型基础(素描)和色彩基础两科。造型基础(素描)主要考查考生对形体结构、空间质感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和表现能力。素描科目一般采用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写生或默写等方式进行考查,旨在通过写生或写生与默画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物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空间感、质感、量感的把握以及表现对象的能力。考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对客观对象形体结构及明暗变化规律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2)具有运用素描常用工具材料表现对象的能力;(3)具有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
在色彩考试上,色彩静物写生经常会要求学生对提供物体进行自由构图,因此,构图成为构成画面最不可缺的要点之一,构图的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题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色彩画常常需要默写(画),色彩也需要构思设计,但是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大致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白。默写相当于创作,在落笔之前要进行揣摩构思,打好腹稿。打腹稿的过程,是展开创新思维、展现自己艺术灵感的过程。如果考生过去曾画过应考静物的成功之作,也要通过回忆思考,使之在脑海小再现。切忌拿到考卷,不假思索,信手动笔。
2.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贯彻局部为整体服务。主次分明,防止局部突出,喧宾夺主;如果用水粉画表现,可以先画物体暗部和投影处,要注意到暗不等于黑,防止暗部画成漆黑一团,要画出暗部的透明感;如果用水彩画表现,应力求体现水色交融,清新明快的特点,防止涂涂改改而出现灰、火、脏、乱现象。
3.若作品完成后,请再次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有不协调处,可做适当调整,切忌大动干戈。
高考美术色彩考试的最大误区,在于无经验的老师会跟你说要比较,多比较去找色彩,而忘记告诉学生色彩最佳状态是想象力的产物,国内美术教育培训中一直没有真正找到色彩的秘诀是忽略了色彩大师莫奈的忠告,看任何东西的色彩不要超过十分钟,色彩是一种观察到记忆到想象的产物,如果只是不停的观察只会让色彩变得无力,因为人的瞳孔对映像放大细节的投射规律,会造成对色彩本体的阻碍,所以色彩在高的层面上讲是想象力的产物,考官看画只看第一眼的感觉不会坐在那里分析具体的对与错,而且每个人每个年龄段的瞳孔对色彩的差异化很大,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此在色彩考试中,比较是其次,感觉和想象力是你胜出的法宝。
再来看看速写问题。速写是高考美术的考试科目之一,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改革,美术高考的相应变化,速写愈显重要。高考美术生怎样画好速写?经验之谈是:
①多临摹。对优秀作品的临摹,是初学绘画者最快捷简便的学习方法。通过临摹,一方面可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其表现方法,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
②熟生巧。速写的工具较为简单,利用速写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只有多画多练才能提高专业水平。
③画感觉。画必立意,意在笔先,作为画者,面对一个人物模特儿对客观对象经过观察分析之后,必然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冲动,这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感受”吧,或曰:“第一感觉”。这种“感受”,往往影响着画者的情绪波动,这种波动又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导致作画方法的变化,这是画画至关重要的东西。因此,学生在作画的时候,先要抓住这种东西。
④勤用脑。学习绘画是一种艰辛的劳动,画速写决不是照抄对象,所以在速写写生中应注意多动脑筋,结合优秀示范作品认真对照思索。
⑤由慢到快。速写训练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由慢到快,这是速写训练中,在时间限制上要遵循的原则。慢,是指以较慢的速度将对象较准确地记录下来,形体的准确是重要的。但速写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速度只能在速写实践中逐步锻炼培养。
速写的表现方法很多,一般以线表现为主仰或线面点结合的方法。
①以线为主的速写
在表现物象的过程中,从结构出发,将物象的形体转折、变化运动和质感用概括简练的线条表现出来。它应具备造型严谨,形态自然生动,线条运用得当,整体效果好等特点。它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变化表达主次关系、空间关系。
②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速写
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速写表现形式,在写生中,尤其在课堂较长时间的针对美术高考的训练中,能较好地发挥速写的特点,这也是目前速写训练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部分明暗交界线及暗部、衣纹处调子的补充添加,来表现物体,其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力强。
总之,在美术高考辅导中,考生千万要注意考题的动向究竟有何意图,然后将素描、色彩和速写三者的共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注意构图布局的整体效果,以美术鉴赏的理论来指导创作,对自己的作品的客观效果边操作边思考,在创作绘画中,先思考好了再下笔,切忌跳跃式的思维,随意更改构图和画面,切忌涂改设定的色彩。在速写上也同样切忌随意更改观察角度,随意取舍材料的重点。因为高考是在特定时间内的考试,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以高标准、高效率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完成作品。
在逐步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越来越与时俱进,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和创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会出现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会出现以师生互助互动、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仿式”“填鸭式”“一言堂”的局面,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动感、充满愉悦、充满个性创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在高考教学辅导中,将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建议:建立培养想象创作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少临摹多创作,避免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以最终大家“都一样”成为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过:“临我者死,学我者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看多想,多学习别人的技巧、意境、情感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会别人发现美、创造美的特质,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