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世界
2014-07-17焦承荣
焦承荣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
幼儿园《指南》尊重幼儿因人施教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指南》揭示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一般规律,系统描述了3~4岁、4~5岁、5~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典型表现,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并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真正地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倾听幼儿,尊重幼儿、亲近幼儿、使幼儿敢说,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对还是错,我们都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我们要在倾听的同时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到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
一、案例描述
本学期我们园举行了公开教研活动,园内的许多老师都来观摩。活动开始前,小朋友们都席地而坐,开心地笑着。小朋友乐乐坐好后,偷偷地朝后面的客人老师看了一眼,微微一笑。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和同班老师跳起了舞,都非常地高兴,老师说:“有很多颜色的小精灵,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一边找一边和好朋友说一说,也可以说给客人听。”孩子们都结伴去找了,乐乐却没有去和好朋友一起去找,集合了,老师说:“谁来说一说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小精灵?”许多小朋友高高兴兴地举起了手,争着回答。乐乐也举起了手,正好老师叫到了她。她慢慢地站了起来,轻轻地吱吱呜呜地说:“老师,我……”她低下了头,没有了下句,老师请她坐下去再想想。
好玩的游戏开始了,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乐乐也不例外。老师说:“请你们选一个最喜欢的小精灵来变一变。”没等老师说完,大家都走到前面选起了自己喜欢的小精灵,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很高兴地议论着。老师说:“这么多小精灵,我们来相互看一看,说一说你是什么颜色的小精灵?”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我没有!”原来,乐乐没有拿到标记,老师便从另外准备好的中间又拿来一个给她,她接过去挂在了脖子上。并拿起标记看了起来,依旧是独自一人。
有趣的游戏一个接一个,老师又组织小朋友玩《碰一碰》的游戏。当老师说:“找一个和自己一样颜色的小精灵碰一碰。”音乐响起了,乐乐的好朋友晨晨马上跑过去拉住了乐乐的手,两个人做起了游戏,很开心。乐乐也玩的非常投入,脸上绽开了美丽的笑容。一遍音乐结束后,老师要求小朋友找一个和自己不一样颜色的小精灵去碰一碰,可以碰不同的地方。小朋友自己先想好碰什么地方。又一遍音乐结束了,孩子们都玩的很高兴,乐乐也很高兴,她回过头,问老师:“老师,再碰什么地方?”老师说:“你再动脑筋想一想。”乐乐没说话,结果,还是和好朋友抱了抱。
二、分析
老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积极参与活动,兴趣高,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努力做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并且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力求促进幼儿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老师为了让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设计了一些小朋友比较喜欢的游戏。然而,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圆满,而忽略了像“乐乐”那样的个性内向、不善言语的孩子。没有因人而宜地对孩子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老师在以有的理念上,还应该有进一步地提高。
三、反思
1.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
幼儿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实际上又包括了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特点两个方面。过去,我们片面地把个别差异性理解为是孩子之间智力的高低和发展的快慢上,仅此作为依据设计活动形式,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并进行分层指导。追求的仅仅是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而忽略了不同特点上的发展。而今,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指南》,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其实,每个孩子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也就决定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教师都要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真正准确的把握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所在。这样,就能面向每个不同的个体因人施教。本案例中的乐乐平时比较内向,不惹人注意。所以,教师应该多了解她、关心她,察觉她的需要,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2.教师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激励幼儿不断的发展
每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不一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幼儿往往会被老师忽视,觉的他们肯定不会,就不叫他们。就如乐乐,就需要比别的小朋友更多的帮助、指导和鼓励。当乐乐说:“老师,再碰什么地方?”时,老师应该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可以说:“你再多动动小脑筋,想想哪个地方也可以去碰?例如屁股、手臂等地方。”那样,乐乐就会继续去想,而不是照前面的做了。当案例中的乐乐想不出再碰什么地方的时候,是多么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啊,相信她在老师指导后,一定会去动脑筋思考的。
3.教师要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需要。尤其是存在性格缺陷的幼儿,更需要教师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个性的因人施教。因此,应该让幼儿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也让老师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并且努力让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指南》的精神贯彻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