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初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14-07-17鲍桂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感环节文本

鲍桂华

初读环节对于学习一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初读教学,教师才能在深读阶段放手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要点作重点突出的深入研究。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浅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并思考“初读教学被弱化”的深层原因,最后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方面探寻初读教学理性回归的策略。本文将重新审视初读自身独特的价值,落实初读基础,提升初读技巧,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使初读教学也能流光溢彩。

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弱化策略一、浅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

1.“目标过多”症

日常教学中常听到教师这样的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时要圈出生字,划出词语,标出段落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不错,这些要求都是我们在初读时需要一一落实的,但在初读环节,一气提出这么多目标要求,别说学生不能很有条理地完成,就是记住这些要求都困难,更不用说有效初读了。

2.“空有形式”症

对待“初读环节”的心态,很多老师的想法是──“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常听到教师在开课前问学生:“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生字词都会了吗?老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接着教师就开始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随后进入文章整体学习中。初读环节都被教者不同程度地“缩水”了,学生没有充分读书,结果学生书读不正确、读不流畅,也就无法深入文本,使初读效果大打折扣。

3.“孤立僵化”症

有些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文,初读形式都是一个模式: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分析理解课文。这种没有根据文本特点、学段特点、学情起点等设计的初读教学陷入僵化,步入模式,呆板而低效,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初读兴趣,起不到初读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教学激情,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探寻“初读教学”理性回归的策略

1.“未成曲调先有情”——明确初读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也不一样,但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目标观,把初读教学这块“田”种好,让学生有所得。我们有不少前辈反复强调:初读教学,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精读教学做准备。我想,这应当是我们初读教学的总体目标,要使初读环节发挥应有的效用,初读目标与要求的设计就要有层次,要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既不能过高过多,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也不要过低过少,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使学生觉得得来全不费工夫。

如《掌声》初读环节的设计:(1)轻声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后标出段落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两次掌声各表示什么意思?

细细解读这一设计,我们可以感到:初读环节目标明,要求清,层次显,操作易,是有效地的。

2.“天光云影共徘徊”——整合初读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好比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正像于漪老师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2)字词教学。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一靠自身的大量阅读和实践,二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下的有效的词语学习和语感分析。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初读教学的一项突出的任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

(3)读通课文。“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领悟。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就并难免会出现读破句子、读得不正确,更会导致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学生答非所问。因为没有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使得教学活动跌跌撞撞,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赋予“读”以真正的意义呢?实践证明:只有与思维相结合,才能使“读”富有深度,才能使学生读出文章的神韵来,从文章中吸取“营养”。因此,我们应该落实初读教学中“读通课文”环节,既要有书声朗朗,也要会默默读思;应该努力达到每一遍读都有明确的目的,采用最恰当的阅读方式;每一堂课的读都能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真正引导学生从读会到会读,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深层次的阅读。

(4)留下悬念。“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初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初读教学有味道,有看点。

3.“巧把金针渡与人”——优化初读教学方式

(1)注重实效性。一般来说,“课文导入”“词语学习”“内容理解”是初读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它们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几个环节中,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把阅读和字词教学结合起来,创造“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美妙教学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和适当的取舍,精心设计,在教学中采用简便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

(2)增加趣味性。小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进行初读课文,除了要保持内容的丰富之外,还应注意学习形式的新颖,教学情境的生动有趣。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触摸春天》时,发现孩子们对文中安静在花园里行走很“流畅”,一点也不“磕磕绊绊”中的这两个词会比较难以理解。执教教师在课前就跟孩子们玩一个“盲人行走”的小游戏,那么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就会很快明白这两词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研读,安静虽然是个盲人,但她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形象便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这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领悟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事实物,开展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对深入研读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结束语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初读环节对于学习一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初读教学,教师才能在深读阶段放手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要点作重点突出的深入研究。初读,看似简单,实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1).

[2]陆志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研修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1).

[3]张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师,2005,(5).

[4]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小学语文教师,2005,(10).

[5]彭萍.对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广州教学研究,2004,(11).

[6]凤凰语文论坛网.如何上好第一课时.

猜你喜欢

语感环节文本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