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4-07-17韩国琴
韩国琴
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因此,学习数学应当回归生活的本真。特别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阶段,作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始发点的重要学习时期,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此举不仅能将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激发,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联想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领略数学的生活魅力。在本论文中,笔者精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深入探索以生活化问题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问题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更侧重于引发学生提问。因此,让生活问题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不失为教学良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被唤醒、被激发,内心就会有更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人物,应该提升问题实效性,寻求凸显特色化、效率化的教学途径。而引进生活问题的数学课堂正好为数学教学注入一股新力量,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特色化、效率化途径。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数学概念、简单运算,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如果没有一个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通的教学渠道,那将会把学生阻挡在创想的大门外。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是一个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导入点,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生活问题情境,能够增加学生的熟悉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然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生活问题情境教学一定要用学生完全接触过、能够理解的生活内容来进行引导。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家庭场景作为教学切入点,家庭中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家具和其他物体都是学生每天接触并且非常熟悉的事物。师: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家具和物体呢?想一想这些家具和物体都有哪些形状呢?生:我家的冰箱是长方形的、足球和篮球是圆的、杯子是圆的……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利用一张白纸来折成你所认识的图形吗?此时,学生开始通过折一折来得出问题答案,并且在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图形,心里的疑问也随之增多。在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展示、平面画册等,因为具体化的展示配合情境描述更易被理解和吸收。
二、设置生活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敢于提问
相比其他科目,数学学习过程多了一份严谨、少了一份感性,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比如公式、法则等。除此之外,小学生长期处于枯燥的学习中,容易丧失学习数学的激情,问题意识也逐渐弱化,更谈不上在数学领域有所创新发展。针对这样的现状,数学教师应该多组织生活化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下敢于提问,冲破难关。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以游戏“拍手操”导入前、后、上、下有关位置的学习。数学教师用愉快的声音念着: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念的过程配上相关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拍手操。师: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能告诉老师有哪些词是关于位置的吗?生:上、下、前、后。以生活化游戏导入新课后,数学课堂氛围越来越宽松。师:在游戏中,我们了解了位置词,那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室,还能想出什么与位置相关的句子呢?生:老师,你在我们前面(一名学生随即大胆回答)。生(另外一名学生):老师,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我在你后面呢?师:非常棒,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有关位置的知识,答案就在你们心中。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游戏,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学生只有真正敢于提问,问题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最后,在设置课堂游戏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注意游戏和知识点的紧密结合程度,还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是巩固还是导入,因为二者决定了游戏在课堂中所占据的时间段,以及课堂节奏的快慢。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游戏还应注意其是否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教学当中。
三、改编生活问题练习,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教材是联系教学和学习的最基本工具,但是教材内容往往重理论,而对生活实践的结合却不那么理想。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会觉得和教材有距离感,如果教师不具备对教材自如灵活的驾驭能力,那么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关注度,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教材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当前学生接受程度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巩固内容。尤其是在习题练习方面,教师可以尝试跳出教材的框束,改编或者新编习题练习。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便于联想的生活内容形式来牵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通过接触生活型问题习题,减低学生对应用练习的抗拒感,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有效提高。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的习题改编为例。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1)春节即将到来,两位小朋友来你家做客。你想把四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得多少块呢?(2)妈妈让你带着五元钱去小商店买盐,盐的价格是每包3元,你付了5元给小商店老板,她应该找回你多少元呢?(3)假如你请最好的朋友去商店吃冰激凌,每个冰激凌两块钱,两个冰激凌一共需要多少钱呢?(4)家里总有五个大苹果,你分给了爷爷一个,奶奶一个,妈妈一个,那你还剩多少个苹果呢?实践证明,将习题改编成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对于学生应用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数学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调整、重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性,不能脱离教材进度的基础范畴。
总之,数学学科规律、缜密,但它从来没离开过生活的浸润,也从来不止步于为生活服务。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让生活问题逐渐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此外,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不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大有裨益,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行之路,更有着扭转学生数学学习目的、加深学科热爱的意义。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气息,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具价值性。
参考文献:
[1]李文静.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充满魅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2]郝建春.展新课标理念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1).
[3]吴美英.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